在南投埔里的一口療癒:專訪桑心餐飲主理人黃竹鍵,用食物和土地寫下返鄉的溫度

在南投埔里的山風裡,有這樣一個用土地與食物慢慢孕育出來的品牌故事。桑心餐飲主理人黃竹鍵談起返鄉創業,「第一間店白手起家,廚房用具都很簡陋,很多東西是撿了不用錢的東西來做。」然而在這些簡樸裡,他始終相信食物有療癒的力量,也始終覺得「吃飯是件療癒的事」。於是,「桑心」在南投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帶著一點惆悵、一點幽默,也帶著屬於地方的深刻情感。

▲ 桑心餐飲主理人——黃竹鍵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從山上山下到桑心的故事

「桑,就是台語放輕鬆的桑。」這個幽默的取名方式,讓人一聽就先被療癒,這個名字不是刻意打造出來的品牌符號,而是竹鍵對地方情緒的理解——來南投的人,是為了放鬆、為了呼吸、為了讓心情得到一個療癒。他創立第一個品牌「山上山下」是用一碗咖哩飯帶起的故事,「那時候沒有想太多,就是想做一間自己喜歡的店。」卻意外獲得網路上的支持,讓許多人為了這碗咖哩慕名而來,但在他連續忙了三年後,也開始思考這條路是否能再往前走。

▲ 山上山下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 桑心合作社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於是,第二間店「桑心合作社」豆花店誕生了,竹鍵笑說,會再開一間店,其實只是因為「遊客進不了第一間店,我想用第二間把人潮承接起來,也需要一個真的有記憶點的品牌。」就這樣,他開始賣起了豆花,把一碗綿密甜香,變成品牌故事的下一個篇章。

▲ 桑心實驗室 emo Lab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再後來第三間店「桑心實驗室 emo Lab」的誕生,讓他更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是希望客人覺得好玩、來吃飯會有記憶點,然後願意分享。」於是,他把南投埔里的山野氣息、戶外元素、沙漠感與露營風一次融進空間裡,希望每個踏進門的客人,都能在第一眼就感受到「這地方很好玩!」

▲ 桑心餐飲從故鄉展店,拓展地方發展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從故鄉展店,拓展地方發展

談起為什麼不是從都市展店,竹鍵很直白的說:「沒錢啊。」 但這句話背後,卻藏著更深對家鄉與土地的情懷。竹鍵表示都市成本太高、限制太多,但「埔里給我的是一種自由,一種可以慢慢做、慢慢長的環境。」 於是,他徒手、鑽地、打掉水泥牆,建起了第一間店。同時也觀察到社區的結構問題—— 常駐人口極少、資源有限、年輕人想留也沒有太多選擇,因此,他更希望能透過品牌讓人潮留下來,不是路過,而是停留。

▲ 桑心餐飲提供多元化飲食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 桑心餐飲與地方合作推出體驗活動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有了三間依照不同品牌定位而設立的店面,現在,竹鍵不再只是一人公司,他有了二十人的團隊,除了隨著品牌越來越多與經驗的補足,他的策略也越來越明確,讓他有了與社區串連的想法與實踐: 「帶客人去做草仔粿、竹筍工廠的體驗、夜間生態導覽…… 都市體驗不到的,這裡都有。」在他的理解裡,餐飲只是入口,真正的主軸是「土地怎麼被看見,土地才是整個品牌體驗的核心。」因此,全新品牌「桑心茶室」便與當地農會合作開發十款奶茶,並預計展開加盟,讓「桑心」這個名字,走向更遠,讓埔里被更多人看見。

▲ 地方創生不止是口號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地方創生不止是口號

談到「地方創生」,黃竹鍵很坦白地說:「其實不好看的人居多。」許多民宿或社區團體對這件事真的沒興趣,「大家比較習慣把焦點放在政府資源上。」但他有自己的做法,「與其寄託社區支持,不如自己思考。」他想做的是靠自己,把聲量、口碑、客人看得見的價值,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於是,他從三件事開始:用在地食材、串起社區體驗活動,還有那則震撼他的廣告:Patagonia 創辦人「把股票捐給地球」讓他思考如何透過餐飲、活動與消費者認同的價值觀,讓他們願意在這片土地上多做一點停留。

▲ 桑心餐飲開始思考永續規劃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 創立「桑心的小宇宙」把地方、永續與人心慢慢聚起來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桑心的小宇宙」把地方、永續與人心慢慢聚起來

而對於「土地」,竹鍵的思考也越走越深。他開始做 ESG 自評、研擬永續旅遊認證,也與雲朗集團交流,更定期與社區一起做環境維護,甚至打算親自考永續管理師。對他來說,永續對他來說不是企業肩上的重擔,而是一條「品牌應該走的長遠道路」。除了把永續落在制度裡,他也把理念帶進生活方式,竹鍵開始經營新的社群空間「桑心小宇宙」,內容不只分享產品,而是記錄收穫、心得、體驗,他希望社群像一種陪伴——人們進去後,不只是看新品,而是參與彼此的生活節奏。

▲ 串連社區體驗活動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於是他在社群裡辦活動、做限定商品,像是一、二月的露營計畫,讓對品牌有興趣的人真的走進南投的山裡,他們一起煎鴨胸、做竹筒飯、體驗飲食文化,讓大家在自然裡用雙手認識食物。他甚至正在找一家米其林品牌合作,一起設計活動菜單,讓體驗不只停留在營地,而能延續到日常生活,「食農教育、對土地的理解,這些都是 ESG 的一部分。也是地方做不到、但我們能做到的事。」竹鍵說這段話時很輕,卻有著把品牌當向更深、更遠未來的堅定。

▲ 十年後的桑心:用美食療癒人心
(圖片來源:桑心餐飲)

十年後的桑心:用美食療癒人心

問竹鍵十年後希望大家記得「桑心餐飲」什麼,他柔軟又明確地回答:「希望是一個飲食文化的平台,用美食療癒人心。店開到一百間是其次,重要的是消費者的印象要強烈。」創業的起點,源於家人一句樸實的心願:「爸爸想做一間餐廳,讓生活不要過得這麼辛苦。」如今,他正把這顆小小的種子,長成一棵樹——帶著山風、餐桌的香味,以及療癒人心的力量,靜靜扎根在南投的土地上。

桑心餐飲

https://emoer.co

山上山下
https://www.instagram.com/3s3s.tw/
桑心合作社 / 桑心茶室
https://www.instagram.com/emoclub.tw/
桑心實驗室 emo Lab
https://www.instagram.com/emolab.tw/
桑心小宇宙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