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奇茂將水墨傳統筆法,融合西洋速寫技巧,以靈動墨色筆觸捕捉萬變物象,賦予傳統水墨繪畫新時代的意義,畫下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2025 年為紀念李奇茂百年冥誔,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特別策劃舉辦「李奇茂百年展」,由 26 個公私立單位共同參與,以紀念這位具重要代表性的水墨大師。


李奇茂介紹
李奇茂(1925 —2019 年),本名李雲台,自許采風堂主,出生於安徽省渦陽縣李家莊(今利辛縣),為一名中華民國水墨畫家,早年多創作具戰鬥文藝特色的作品,1949 年來臺,便投入台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題材,以及實驗性的新水墨畫創作,是臺灣戰後水墨畫第一代代表性畫家。

李奇茂宣揚中華藝術文化
李奇茂自 1964 年起,為宣揚中華藝術文化,開始在各國舉辦展覽也遊覽各國風景名勝,見識當地風土民情,也體悟到繪畫應具備民族性、時代性和獨特性等內涵,因此他的作品在 1970 年起開始在表現題材、手法及視覺感受上逐漸轉變。

純藝術創作到促進整體文化
1970 年代李奇茂一方面以兒時回憶的桃花源世界中「水牛」、「牧童」等農村情景為常見的主題;一方面投入臺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采風,如夜市、辦桌、臺北捷運等現代臺灣生活景象,並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方向。李奇茂晚年仍創作不斷,持續遊歷各國舉辦畫展、從事藝術教育、促進文化交流,從純藝術的創作擴散到整體文化面向。

史博館典藏多幅李奇茂作品
史博館與李奇茂有著深厚情緣,並為臺灣目前典藏李奇茂作品最為豐富之博物館。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史博館曾多次邀請李奇茂代表臺灣參加美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泰國等世界博覽會、國際交流展、巡迴展,以藝術文化進行國際外交。

史博館多次舉辦新春、端午、暑期等活動,邀請李奇茂於現場揮毫示範水墨創作,獲得滿堂民眾熱烈回響。1981 年起,史博館陸續發起〈寶島長春圖〉215 尺及〈抗戰八年國史圖〉220 尺水墨巨幅集體合繪,李奇茂皆參與策劃並共同創作,見證了李奇茂與史博館共同拼搏不懈的情感與使命感,為臺灣藝術史上永留創作的典範。

「李奇茂百年展」三大單元展出
本次「李奇茂百年展」展覽回顧李奇茂一生的藝術創作軌跡,以時間為軸,精選李奇茂生命及創作歷程中,典藏於各博物館、各單位、藏家等具經典代表性之 69 件書畫作品,依其創作年代與風格主題,共分「墨舞縱橫 • 象外之妙」、「蘊積融續 • 韻外之致」、「水墨天地 • 高闊廣博」三個單元展出,呈現其各階段重要作品,以及在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