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與教具的時光旅程!北市「臺灣百年教育-文具與教科書」特展,認識從清代到現代的學習印記

即日起至 3 月 16 日止,在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二樓特展室舉辦「臺灣百年教育-文具與教科書」特展,透過從清代到現代的文具與教學用具的展出,帶領大小朋友一同穿越時空,探索臺灣百年來的教育面貌。這場展覽不僅是一場學校文具及用品展,更是一趟溫馨的時光之旅,透過這些一件件的文具和教科書,一起回顧過去,了解臺灣教育的發展歷程。

▲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老松國小與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合作辦理,特別邀請古地圖收藏家暨萬華在地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老師共同規劃,利用琳瑯滿目且深具庶民生活文化的各種臺灣百年來文具與教科書等展品,每一個展品都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包括各式圖文、有聲書、影片等,以呈現出教育的多元面貌,也見證教育的演變。

▲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展櫃內展示 1950 至 1980 年度教師使用的輔助教具,例如 1950 年代謄寫腊紙、1960 年代大算盤、1970 年代地球儀、大三角板、中華民國與臺灣島拼圖、臺灣島模型、幼兒認識注音符號ㄅㄆㄇㄈ、1 至 10 數字、英文單字、各種不同材質的鉛筆盒與直尺、學生用算盤、社會與自然科實驗課教學用品等展品,來呈現出不同時代琳瑯滿目的教具與文具。

▲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清代時期,存留下那紙本開數特小、且材質與印刷皆不甚精美的學童課本與練習簿,一路演變到在當時尚屬在大陸的「國立編譯館」或是民間書店所印製發行的中國清末教科書。另外還展出「清代學子手抄四書五經的讀冊紙、清末光緒年間《省身鑑續編》、《忠孝集》,日治昭和年間 1932 年《看圖識字課本》、1960 至 1970 年代《中學適用六十四則楷法、小楷》毛筆練習簿。

▲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以及日本時代由臺灣總督府印製發行、民間「臺北新高堂書局」(戰後由東方出版社接手)代理販售的各式教科書,其中所印製《綴方の學習》一書,主要是在呈現「生活綴方」,就是要讓兒童透過文章的習作,以生活中的經驗作為題材,讓兒童練習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陳述出來,提高表達力,也培養健全的人格的教育活動。

▲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特展現場更展示不同時代的教育現場珍貴的文件記錄與學生用品,包括:清末傳統書院用的讀書本與歌仔簿、清代學海書院學生考卷與描紅、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小學校的各式教科書、1940 年代私立艋舺幼稚園公文書綴、1950 至 2000 年代教科書與學生寫字簿與戰後 1950 至 2000 年代學子們所使用的文具等。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