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精選】世界博覽會的百年縮影:從 1851 巴黎起源到 2025 大阪關西世博會,見證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自 1851 年首屆世界博覽會於倫敦揭開序幕,這場全球性的展覽不僅是工業技術、建築創新與文化交流的匯聚之地,更是一部濃縮的人類現代史,透過舉辦世界博覽會,在國際性的展覽平台上,使參與的國家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聯絡與交流,不只是對當時社會文明的智慧的一種記錄,更是承載著各國對未來的前瞻與實踐行動,每一屆的主題與成果,都是人類文明腳步的一次里程碑。

▲(圖片來源:X)
▲(圖片來源:X)

世界博覽會的誕生與演變

世博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了 19 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與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而到了 20 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

▲(圖片來源:X)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 1851 年於英國倫敦舉行,發起人為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夫阿爾伯特親王,當時英國是最早工業革命的強國,因此英國便計劃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以展示其國力及工業生產力。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偉大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展出約 1,3000 多件展品中,便包含了蒸汽機、農業機械、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的機械引人矚目。

▲(圖片來源:X)

這場盛會不僅奠定了日後世博的典範,也讓「世界舞台」成為可能。之後,世界博覽會足跡遍布巴黎、芝加哥、布魯塞爾、上海等城市,1889 年巴黎世博會為艾菲爾鐵塔而驚嘆;1933 年芝加哥提出「科學發現與進步」的未來觀;2000 年漢諾威聚焦全球化與資訊社會的挑戰與機會,每一次主題的設定與展示形式,皆深刻反映出當代社會的脈動與集體關懷。

▲(圖片來源:X)

世界博覽會又分為兩類

世博會一類是展期較久、通常長達半年的「綜合型世博會」(World Expos),又稱為「註冊類國際展覽會」(International Registered Exhibitions),需要主辦單位準備綜合所有方面的成果來展出,從 2000 年起固定每 5 年舉行一次的周期。

▲(圖片來源:X)

另一類則是穿插在兩屆綜合型世博會之間,展期為期 3 個月的「專業型世博會」(Specialised Expos),又稱為「認可類國際展覽會」(International Recognised Exhibitions),展覽主題比較偏向特定專業領域,由此可知,全球約 2-3 年就會有一次世界博覽會。

▲(圖片來源:X)

2025 年大阪關西世博會

將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至 10 月 13 日舉辦的 大阪‧關西世博會(Expo 2025 Osaka, Kansai, Japan),「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いのち輝く未来社会のデザイン),主張以人為本,運用創新科技來構築可持續、健康且具包容性的未來生活。

▲(圖片來源:X)

本屆世博選址於大阪夢洲(Yumeshima)人工島,共有海外 159 個國家及地區、9 個國際組織參展,是繼 1970 年大阪世博會後,日本再次主辦的大型世界博覽會。70 年代的大阪世博曾以「進步與和諧」為題,帶來人類首次觀看 IMAX 螢幕與萬國機器人演出,如今這座城市將再次成為人類創意與科技想像力的集結點。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