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在消失的「中產階級」,如何自保求生存?

什麼是「中產階級」?

一般來說,中產階級通常指的是那些擁有穩定收入和一定財產,能夠過上相對舒適生活的群體。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以薪資收入的受薪族群,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以及家庭消費能力;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大約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位置。

中產階級的存在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為他們的消費能力強,能夠推動經濟成長。

▲ 看似穩定的中產階級,其實危機四伏。
(圖片來源: Freepik )

在台灣,中產階級成為中「慘」階級

在台灣,中產階級一正面臨嚴峻的挑戰,要成為中產階級或是維持,都越來越不容易。目前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對中產階級定義,是家庭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 75 % 至 200 % 的人,若以台灣家庭平均所得 94 萬換算來看,年收入要在 70.5 萬至 188 萬的區間,才能被稱為中產階級。

而睽違 30 年,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新數據,台灣家庭財富淨值分為五個等份,中產階級所處的第三分組,平均每戶家庭財富 906 萬元,比對 30 年前 526 萬元,明顯拉高非常多。但由於薪資多年未漲,再加上通貨膨脹,以及資產累積不平均。所以,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真的越來越不簡單。

▲ 在台灣,尤其是台北,生活大不易!
圖片來源: Freepik )

中產階級的焦慮與困境

在這群不老、不窮、不殘的社會中堅份子,但卻是社會中最不安焦慮的一群人,處於「只要不工作,生活就要崩潰」的窘境,他們的主要困境與焦慮包括:

1. 買不起房子

台灣的房價持續飆升,特別是在台北市等主要城市,使得許多中產階級難以負擔房屋購買或租金。根據最新數據,台北的房價所得比已經達到令人震驚的 15.7 倍,這意味著一個家庭需要不吃不喝 15.7 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

2. 薪資停滯不前

台灣的工資增長速度,遠低於房價和物價上漲的速度。過去十年,政府調高最低工資,希望讓勞工分享好處。但其結果是,最高薪與最低薪者調幅有感,但中等薪資者變化較小,升遷壓力也大,這讓許多中產階級感到經濟壓力倍增。

3. 擔心孩子的未來

中產階級重視子女教育,但教育成本高昂,一名網友在《Dcard》以「有多少錢你才敢生小孩?」為題發文,統計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粗估花費約 570 萬元,讓許多家庭感到捉襟見肘。不只如此,若出國就學,可能需要更多費用,更擔憂孩子的能力與競爭力,在這樣擠壓的世代該要如何生存?

4. 醫療和退休保障不足

雖然台灣擁有不錯的健保制度,但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和退休保障的壓力逐漸加大。中產階級擔心在年老或遇到重大疾病時,無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同時也擔憂退休後的生活質量無法保障。

中產階級為何會面臨貧窮危機?

隨著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通貨膨脹、俄烏衝突、能源危機等等一連串事件,讓世界應接不暇,尤其美國經濟衰退正在來臨。而台灣與美國經濟連結息息相關,實在很難不被影響。在面對種種事件時,為什麼只有中產階級,會遭面臨貧窮危機呢?

▲ 中產階級的財富根基有限,容易落入貧窮。
圖片來源: Freepik )

1. 根基不強

有錢人的背後的根基強大穩固,受到的影響,其實就是財富數字的多寡而已。而中產階級的財富,大部分集中在房產,若遭遇危機,是很容易落入貧窮的。

2. 認知不夠

中產階級的人生,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也安於現狀,因此比較沒有應對變化的能力。若出現減薪、失業、生病等等危機,在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等等的情況下,可能就會亂了手腳,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中產階級如何因應未來危機?

盡管政府已經著手介入與改革,但是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現象,可能無法馬上有明顯改變。但是,若已經知道未來可能會面對貧窮危機,那麼,身為中產階級的你我,如何克服、如何自保?以下為歸納建議:

1. 強迫跳出舒適圈,保持高度的學習力。

2. 繼續強化自己的本職能力,以及發展與本職相關的其他能力

3. 發展其他的專業技能,多投資自己,以提升收入。

4. 延後消費,避免讓自己沉迷於享受。

5. 學習理財投資,與金錢有關的事情,要三思後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