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獎的老店新思維 worky 助攻成本減半借鏡日本餐飲轉型經驗導入自動化設備效率提升

▲ 五燈獎品牌策略長黃郁傑(左)與馬哥暢談老品牌轉型的痛點與解方。

小吃是台灣重要的文化意象,乘載這塊土地的共同記憶,「五燈獎豬腳」民國 70 年代從新北三重路邊攤起家,至今已飄香 45 年,見證了不同時代,消費者對美食的期待與看法轉變,品牌策略長黃郁傑注意到,現在的工作觀念跟以往不同,順應變化同時減緩缺工衝擊,近幾年陸續添購自動化設備,制定標準化作業流程,並設立中央廚房,確保各分店的口味一致,更拓展食品製造與外銷市場,將好味道銷往日本、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啟傳統小吃的全新篇章,2024 年底導入 worky 人力,尖峰時段有 worky 兼職協作,不僅分擔正職工作量,人力閒置的情況也大幅改善,單店每月省下的人事支出高達6位數。

大家都知道日本與台灣社會發展路徑相似,常有人說「現在的日本就是 5 年後的台灣」,過去在日本求學的黃郁傑,疫情前察覺到台灣人力市場變化,借鏡過去求學時的餐飲打工經驗,著手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標準化流程,他深知老店拓展轉型,最大挑戰往往是「教人」跟「留人」,傳統小吃過去多是一人多工,較無明確流程與分工,在新人教育上一樣沒有確切流程規劃,「以前的訓練方式很模糊,說是經驗傳承,講白了就是沒系統,想到什麼就叫你做什麼,新人對流程不熟悉,容易感覺混亂、難上手,常常一下就離職。」

為降低新人陣亡率,黃郁傑開始拆解工作流程,將整個流程拆解成一個個站位,人員依分配站位執行工作,如此一來,即使是沒有餐飲經驗的新人,也能快速熟悉流程,再加上設備輔助,整體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引進自動化設備不是想取代人力,而是要讓工作更清楚、更容易上手,舉例來說,以往客人點餐內容都印在小白單,但單子上的字很小,自然容易漏看或看錯,現在改用電子螢幕顯示,字大又清楚,出錯率低了很多。」

▲ 五燈獎透過改換店型、調整菜單等品牌重塑,呈現小吃的另一種面貌。

除了調整工作流程,五燈獎豬腳外觀也跟以往大不相同,現在的門店採用大量透明玻璃,整體視覺明亮開闊,柔和黃光與木質餐盤相呼應,給人舒適溫暖的感受,徹底顛覆傳統小吃環境油膩、裝潢簡陋的刻板印象;黃郁傑解釋, 70 年代多數人進行餐飲消費時,主要考量好吃實惠,對用餐環境的要求沒那麼高,隨著時代發展,「客人消費觀念轉變,不再只追求便宜好吃,同樣注重環境整潔衛生,觀察到消費趨勢的轉變,加上附近有合適店面釋出,順勢從路邊攤改成街邊店,成為轉型契機。」

回顧與 Worky 合作的契機,黃郁傑笑著直說時機真的很巧,開出第一間分店時,對店裡人力配置的判斷不夠精準,「由於店務管理經驗不足,加上信任員工,只要一說缺人就趕快補,結果最後變成人力過剩。」經過幾輪調整,他開始認知到精算人力的重要性,正是在這個時候接觸到 worky,開啟了靈活用功的可能性,「成效好到我們自己都訝異,媒合到的 worky 夥伴很優,多數具餐飲經驗,加上我之前已把工作流程標準化,大家上手速度很快,另外,只需在尖峰時刻排班,省下的人事費用相當可觀,有間門店每月省下一半的人事費用。」

但廚房是機密重地,怎麼願意讓兼職進入呢?黃郁傑坦言,曾擔心秘方外洩,尤其三重店設有中央廚房,經過內部討論,決定採用區域劃分的方式,「關鍵製程只在特定區域進行,用刷卡管制可出入人員,而夾菜、餐點包裝等無疑慮的工作,就麻煩 worky 夥伴協助。」經過多次合作,他發現工作指令的明確性很重要,內容越單純、說明越簡單,兼職工作者越能快速融入協作,加上氛圍友善、環境舒適,就會願意重複接工,「我們已經累積 6、7 位長期配合的 worky 夥伴,還會一起參加員工聚餐。」他曾經試圖挖腳 worky 夥伴,但都沒有成功,「他們說在平台接工作,能領薪水還有額外獎金,顯見機制成功發揮作用,提升了工作者黏著度,更有動力認真工作、爭取獎金。」

訪談尾聲,黃郁傑大方分享餐飲業的經營心法,「老闆們不要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善用 worky 這樣的外部合作夥伴,能替自己省下不少時間。」肯定 worky 帶來的幫助,他也許願能開放緊急媒合,「開店難免會有突發狀況,臨時急需人力的時候,如果可以開放媒合,甚至是優先媒合合作過、優秀的 worky 夥伴,店家人力安排會更靈活有彈性。」

▲ 五燈獎的經典滋味,吸引 AI 教父黃仁勳、韓國廚神白種元等名人朝聖。

影音直擊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