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洋洋的宜人午後,馬哥與 worky 團隊來到貳樓仁愛店,推開餐廳大門,帶位人員像見到多年老友,熱誠真摯地招呼大家,空間流淌著微黃柔和光線,像張輕柔防護網,阻隔外頭大馬路的喧囂嘈雜,大量木質元素帶出可靠沉穩的感覺,就像在家般舒適,悠然自在的氛圍,賦予貳樓獨特的品牌魅力,吸引客人不斷回訪,這一切都來自創辦人 Frank 對人情味的詮釋及堅持。
在台灣長大的 Frank,16 歲開始在美式連鎖餐廳工作,27 歲那年創立貳樓,定位是美式餐廳,核心精神卻是台灣獨有的「人情味」,想將人情味傳遞給顧客,服務互動的溫度是重中之重,過往人力布局多以正職為主,但正職員工訓練期長,要能獨當一面,至少得花上半年時間,在當前大缺工時代,舊有模式無法滿足人力所需,調整用人策略勢在必行。
Frank 告訴大家,貳樓十幾年前正職跟兼職比例是 2:1,現在已經來到 1:1,兼職比例拉升是餐飲業進行式,除了政策連續多年普調計時人員的最低薪資,現代人對於工作期待轉變同樣是主因,現代工作者、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工作的期待和以前不同,過去工作選擇圍繞薪資和品牌吸引力,現在更多人看重生活平衡,希望保留工作的彈性及靈活性,探索職涯及人生的可能,「世代成長的條件跟背景不同,會成就不一樣的想法。」
在出生率持續降低,國人收入結構轉變的情況下,願意專職從事服務業的人越來越少,而貳樓需要依賴大量人力,「這種商業模式不符合現下趨勢,比起發展擴充門店,更重視現有餐廳的穩定營運,worky 的靈活彈性就起了很大作用。」為讓兼職人力快速上手,工作 SOP 必須更直覺、好執行,「舉例來說,前場可細分成吧台、跑菜、帶位、收銀等工作站,我們把每一站的工作內容再拆分,前段是較簡單的部分,由新手來執行,資深的人負責後段,再複雜一點的工作,會拆分成更多階段。」
當 worky 夥伴來到貳樓,會先接受 10 至 15 分鐘的培訓,學習基本工作內容後再上工,並且跟正式員工同樣享有員工餐福利,Frank 坦言,起先接觸 worky,難免受既有框架影響,對短時數用工模式感到陌生,實際嘗試後發現是新的機會,透過worky的新模式,餐廳及工作者雙方都有「嘗試」的機會,有利工作者找到真正喜歡的工作,商家也多了一個找到合適員工的管道,曾有 worky 夥伴到餐廳工作兩次後,很滿意工作內容及環境,轉為長期正式兼職。
在訪談的尾聲,Frank 表達了對評價機制的肯定,「就像搭 Uber 一樣,看評價相當重要」,藉由累積好評價提升自我價值,爭取更多機會及薪水,認真努力會被看見;他還告訴我們,貳樓內部近期開發了一套新系統,嘗試在工作中結合遊戲概念,各工作站就像是難易有別的關卡,利用科技及數據統計,觀察每個人在各工作站的時段以及時長,「前後場加起來有十幾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都能勝任的員工價值性超高,如果都在尖峰時刻完成,那就真的非常優秀,優秀的人應該要能獲取更高的薪資福利。」
舊有做法已經無法解決缺工問題,尋求新方法才能找到突破點,Frank 相信隨著時間累積,使用 worky 的商家及工作者越來越多,大家會更了解「靈活性」優勢,「這是很新的模式,我跟同仁都很期待。」

(圖片來源: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