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傳統戲曲世界裡,有一種表演藝術低調卻靈動,以木偶為媒、指掌為筆,寫下跨世紀的故事──那就是傀儡戲,這門結合雕刻、繪製、音樂、戲劇與操偶技藝的傳統表演形式,不僅反映庶民文化的智慧與創意,更是島嶼百年民間藝術的重要瑰寶。創立於 1920 年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將於 7 月 5 日(六)午後三時,在極具歷史風情的台南鹽水永成戲院演出《臺灣傀儡藝術之美》,免費入場讓大眾再次感受傳統「傀儡戲」之美。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歷經四代
創立於 1920 年的錦飛鳳,是目前臺灣唯一維持職業化運作的傀儡戲劇團,由家族四代相傳至今,歷經社會變遷,劇團擅長宗教儀式演出與文化展演,融合現代劇場理念,成功將臺灣傀儡戲由宗教場合推向表演藝術舞臺,為這項珍貴的傳統技藝開拓嶄新面貌。

什麼是傀儡戲?
傀儡戲,又叫木偶劇、木偶戲、人偶戲、人偶劇、人形劇,是一種不以真人演出,而以操控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戲劇。以手掌操縱木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與電視布袋戲不同,傳統傀儡戲的木偶尺寸較小,操作空間也更為精細,演出時,演師需同時負責操偶、配音、配樂甚至即時反應劇情進展,真正考驗一個表演者的全方位能力。

有驅除邪煞之意
在亞洲不少地區,傀儡戲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驅除邪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驅除邪煞變成民間傀儡戲主要的功能之一,這種特殊的社會功能,使傀儡戲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這也是傀儡戲跟其他種類的戲劇非常不同的地方。

《臺灣傀儡藝術之美》
《臺灣傀儡藝術之美》演出特別設計了「示範教學」、「小戲演出」、「特別戲碼」與「有獎徵答」四大系列,將表演結合教育,讓觀眾不只是欣賞,更能親身體驗操偶的魅力,對大小觀眾來說,這不只是表演,更是一場難忘的藝術共創旅程。

台南鹽水永成戲院展出
文化局也強調,在文化保存與推動的持續努力下,讓這門百年技藝不再只留於歷史記憶,而是真正「活」在當下、融入人群。演出地點台南鹽水永成戲院更是臺灣現存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戲院空間,讓觀眾穿越舊時風貌,沉浸式體驗藝術與歷史交織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