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富家族之一的神秘瑪氏家族,如何打造堅不上市的糖果帝國?走向永續經營 5 方法!

▲ 只融你口不融你手的 M&M 巧克力
(圖片來源:FB 粉專 M&M’SUSA)

「只融你口、不融你手」,這個耳熟能詳的廣告詞,相信大家一定馬上有共鳴!而這款爆款巧克力,即是出於世界最大糖果帝國「瑪氏家族」之手。他們的產品包括 M&M’s、士力架(Snickers)、德芙 (Dove)等等知名品牌,無論你走到哪個國家,都能看到這些糖果的身影。除此之外,瑪氏公司還涉足寵物食品(Whiskas、Pedigree)、飲料(Flavia)等領域,瑪氏被譽為「食品界寶潔( P&G )」,產品遍及全球!

瑪氏家族是全球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但與多數愛炫耀的美國人不同,他們除了堅持不上市,也不願公開財務報表,整個家族非常神秘又低調,也更讓人一解神秘面紗。到底,瑪氏家族如何從一個小小糖果工廠,成為美國最富有家族之一?讓我們來探索這個神秘家族的崛起之路!

糖果帝國如何開始?

美國人富蘭克林·克拉倫斯·馬爾斯(Franklin Clarence Mars)是瑪氏家族的第一代創造者。由於患有小兒麻痹,富蘭克林從小就跟隨母親學習製作巧克力,19 歲起就開始靠賣巧克力為生,後來陸續開過幾家糖果廠,不過都因為經營不善倒閉。

▲ 瑪氏創始人 富蘭克林
(圖片來源:維基百
科)

富蘭克林的婚姻生活也並不順利,他和妻子離婚,兒子隨前妻去了加拿大。1911 年,法蘭克化悲憤為動力,再次創建了一家名叫 Mar-O-Bar 的公司,它就是瑪氏公司的前身。

剛開始這家公司經營不順利,直到 1923 年,他 23 歲的兒子弗瑞斯特(Forrest Edward Mars Sr.)從加拿大回到他的身邊,建議製作出瑪氏的經典產品「銀河棒(Milky Way)」。這款糖果棒由牛軋糖製成,外面覆蓋牛奶巧克力,口感新鮮又便於攜帶,推出後立刻轟動市場。

▲ 瑪氏第二代接班人 弗瑞斯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1927 年,富蘭克林將公司正式改名為瑪氏,工廠也搬到芝加哥西部。1930 年,瑪氏公司又成功開發出士力架,瑪氏一躍成為當時美國第二大糖果製造商。富蘭克林從未想過事業能發展到如此規模,他開始安於現狀。而弗瑞斯特則截然相反,他不斷勸說父親擴大規模,到加拿大開拓事業。因經營理念的不同,兩父子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最後弗瑞斯特被趕出公司。他不得不帶著 5 萬美元和「銀河棒」(Milky Way)的海外銷售權,至歐洲發展。

▲ 「銀河棒」(Milky Way)的全球包裝版本
(圖片來源:維基百
科)

在歐洲,弗瑞斯特開始在各大食品廠學習食品製造知識。後來他將自己的「銀河棒」改良成了適合歐洲的口味,推出後便大獲歡迎。到了二戰時期,瑪氏又將裹著彩色糖衣的 M&M’S 巧克力豆,變成了軍方士兵最喜愛的補充能量產品。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弗瑞斯特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且變得比父親還富有。

帝國的崛起,併購擴張之路

在歐洲證明了自己的弗瑞斯特,回到美國後得知父親病逝,他開始與其他持股人展開了一場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戰,最終,歐洲和美國的兩家瑪氏公司於 1964 年合併,弗瑞斯特集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於一身。大權在握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改革,從砍掉公司奢侈福利,到規範生產流程,再到嚴厲自己子女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瑪氏從此步入了快速發展期。

1973 年, 69 歲的弗瑞斯特決定退休,將經營權交給他的兒子和女兒們。瑪氏公司的第三代領導人繼承了父親的雄心。與弗瑞斯特擅長發掘塑造新產品不同,第三代更具國際視野,打算通過併購方式來擴大事業版圖。

1986 年,瑪氏收購德芙,並對巧克力的口味不斷改善; 2001 年收購皇家寵物食品公司; 2007 年,收購寶潔的寵物食品品牌Natura,進入天然寵物食品細分市場; 2008 年聯手巴菲特,以 230 億美元的巨額收購了美國最大口香糖品牌箭牌,一躍超越吉百利成為糖果口香糖全球老大; 2017 年收購寵物醫院運營商 VCA,深耕寵物高級護理業務。

如今的瑪氏,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糖果零食公司。根據國外媒體 Candy Industry 發布的統計資料,2023 年瑪氏以 2200 億元的銷售額,位居全球糖果巧克力龍頭之位。

糖果帝國神秘不上市,居然帶來競爭優勢

神秘低調,是瑪氏家族的代表標籤。第二代接班人弗瑞斯特本人非常注重隱私,鮮少接受媒體採訪或在公共場合發言。當時的媒體都描述他「脾氣暴躁」、「低調而怪異」。他的低調性格,直接塑造出瑪氏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瑪氏家族的「神秘感」。

弗瑞斯特在為數不多的一次講座中,談到過自己的行事作風。他給出的解釋是保持隱私才能保持健康生活,個人隱私在大肆曝光的年代顯得彌足珍貴,不成為「透明人」,是對正常生活的自我保護。

在公司決策上,瑪氏也特立獨行。儘管公司利潤已經超過大多數世界 500 強公司,但瑪氏家族依舊不上市,在決策層看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管理的獨立性和對利潤的完全控制。若堅持不上市、不公布財務,也就代表公司不需要接受股票市場的影響而改變目標和計畫。

接受美國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採訪時,瑪氏第四代的董事長史蒂芬·巴傑(Stephen Badger)舉例,在 2008 年收購箭牌時,所有股東只是進行了非常快速的討論,然後就一致決定了這筆價值 230 億美元的收購。

他表示,私有化給瑪氏帶來了競爭優勢,「私有化讓我們不需要理會股市的變動,也不必受短期的股東利益制約,更不須透過股東的投資回報來制訂公司策略規劃,而是以長遠的眼光看待確立的目標。」

▲ 瑪氏現任董事長 史蒂芬·巴傑
(圖片來源:
瑪氏官網)

糖果帝國如何走向永續之路?

不同於一般的財務投資策略,瑪氏的收購思維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於同業收購,看重的是戰略價值和協同潛力,通過產業整合實現互補,達到顯著的收入增長和成本降低;另一個則是非同業的並購,保留原有業務和團隊的獨立運作,再逐漸適時融合。同時,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瑪氏公司始終堅持延續百年的經營「五大原則

1. 我們一心專注在產品品質和對社會的貢獻上。

2. 我們承擔責任(以個人身分和公司身分),現在就採取行動。

3. 我們的決策皆建立在對利益相關者的互惠上。

4. 我們運用效率將資源物盡其用。

5. 我們有自己做決定的財務自主,不受他人的動機而左右。

或許這正是這五大原則讓瑪氏獨樹一幟,與其他企業相比,如此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