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討厭小孩?從「 NO KIDS ZOON 」透視韓國社會背後的排斥意識

韓國,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許多家長們表示,全國有數以百計的公共設施被指定為「兒童禁入區」,讓生養兒女變得更加困難!

▲ 韓國金浦一家咖啡館前安裝的「禁止兒童區」招牌。
(圖片來源:法新社)

韓國「 NO KIDS ZONE 」現象

近年來,韓國出現了一個引發廣泛爭議的社會現象,那就是「 NO KIDS ZONE 」(兒童禁入區)。這些區域包括咖啡館、餐廳、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明確表示不歡迎兒童進入。這一現象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成為韓國社會的一大特色。

根據《世界報》報導指出,在韓國,明確標示「 NO KIDS ZONE 」的店家已經達到了 500 家以上,Google 上的用戶生成地圖列出了 459 家,這其中不包括酒吧、俱樂部等本身就禁止兒童出入的場所。

這股熱潮的開端可以追溯到 2012 年,起先是一位母親在網路上發文說餐廳員工在倒熱湯時燙傷了她的孩子,但沒有道歉便離開了。憤怒的網友紛紛指責肇事者,但監控影像曝光後,大家才發現,事故的真正原因是孩子在餐廳亂跑,撞到了服務生。輿論隨即發生逆轉,矛頭對準了這位母親,網友甚至創造出「 媽蟲 」( 맘충 )這個新名詞,專門嘲諷那些不好好教養孩子的媽媽。

設立「 NO KIDS ZONE 」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孩子的吵鬧和破壞行為影響其他人。許多店家和顧客認為,這樣的措施可以保障成年顧客的權益,尤其是在繁忙的大城市,成年人更需要一個放鬆和安靜的場所。然而,這種現象也引發了許多爭議,被批評為對兒童和家庭的不公平對待,甚至有人稱之為「厭童」現象。

YES OR NO KIDS ZONE,正反兩派怎麼看?

由於職場壓力、房市崩盤、育兒成本等因素,近些年選擇不婚不育的韓國人顯著增多。而隨著社會對於婚育觀念的割裂,無孩子的成年人和有小孩的家庭,之間的矛盾也越演越烈。對於「 NO KIDS ZONE 」現象,社會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支持派和反對派。

支持派:是店家的自主權利

支持者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享受安靜的公共空間,特別是在城市生活節奏緊張的今天,成年人需要一個沒有孩子吵鬧的地方來放鬆。

這些支持者也指出,許多孩子在公共場所的行為難以控制,會對其他顧客造成不便。因此,為了保護大多數顧客的權益,設立「NO KIDS ZONE」是合理的。其他考慮因素還包括預防事故與財產損失,以及防止幼兒受傷。

反對派:是對兒童和家庭的歧視

反對者則強調,孩子是社會的一部分,不應該被排斥在公共場所之外。反對者認為,孩子需要通過接觸各種不同的環境來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遵守社會規範。如果所有的場所都拒絕接納孩子,將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家庭需要有地方一起活動,「 NO KIDS ZONE 」限制了家庭的外出選擇,對家長來說非常不方便。

這兩派的爭論反映了社會對於公共空間和個人權利的不同理解。支持者強調個人的安靜權利,而反對者則強調家庭和兒童的包容性。

被歧視的韓國女性與兒童,讓人不想婚,更不想生!

▲ 韓國議員龍慧仁和她的兒子。
(圖片來源:龍慧仁 Facebook)

韓國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同時也是高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這使韓國民眾擔心未來將面對勞動力不足、高齡族群無人照顧,以及退休金和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AsiaNews 》報導指出,韓國的當務之急是提升生育率,而設置「兒童禁入區」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會使父母帶小孩外出更加不便,也會降低年輕人育兒的意願。

主張廢除「 NO KIDS ZON 」的韓國議員龍慧仁表示,她在 2021 年生完兒子後,患有產後憂鬱症,孩子出生後的 100 天內,她都待在家裡不願出門。後來她終於感覺比較好一點,可以帶孩子去散步時,卻發現許多地方不歡迎小孩,她感受到深深的不便及歧視。她說,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原來許多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感覺。

韓國勞動部有一個案例,一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職業婦女在生完孩子後輕生,並留下遺書,表示:「難道職業婦女是罪人嗎?」龍慧仁說:「我從事政治工作是為了創造一個社會,讓職業媽媽不必像罪人一樣!」

韓國政府在過去 16 年裡花費了超過 2000 億美元,試圖鼓勵更多人生孩子。她說,與其投入更多資金改變父母的意願,不如努力改變韓國社會對父母及孩童的歧視。

為何多數人支持兒童禁入區?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大多數韓國人支持「兒童禁入區」。位於首爾的民意調查公司韓泰研究( Hankook Research )在 2022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 73 % 的受訪者支持設立兒童禁入區,只有 18 % 的人反對。( 另有 9 % 的受訪者拿不定主意 )

「兒童禁入區」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景象,特別是在咖啡廳和餐廳,在接下來的幾年也越來越受歡迎。支持該政策的不僅僅是沒有孩子的成年人,許多家長也表示贊成,認為民眾有權利享受一個「安靜舒適」的區域。

不只「兒童禁入區」,還有排斥其他群體的禁入區!

如果認為只有兒童才受到這種「分區」要求的限制,那就錯了!《 CNN 》報導指出,韓國社會還對許多其他族群實施禁令,例如濟州島的一些露營區或飯店設有「無青少年區」及「無老年人區」。

韓國還設有許多「無大叔區」。首爾有一家餐廳設置「無大叔區」,禁止 49 歲以上的男性進入,理由是該年齡的男性可能會騷擾女員工。甚至,有一家位於首爾的咖啡廳,在 2018 年設置「無說唱歌手區」、「無 YouTuber 區」以及「無教授區」。

專門研究韓國文化的荷蘭萊頓大學講師蒂蘭( Bonnie Tilland )表示,這些現象反映了韓國強烈的「親商情緒」。她說:「韓國社會普遍認為企業主有權決定自己該接受哪些顧客,因此,即便這些禁令很奇怪,在韓國人眼中都是很正常的。」

她也補充,這也反映了韓國 20 多歲和 30 多歲世代的強烈個人空間觀念,他們越來越不能容忍身邊吵鬧的孩子和老年人。這其實是一種排斥心態:「公共場所如果出現和我身份不一樣的人,我不會選擇包容他們。」

傳統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各安其位」,對母親來說,就是好好在家帶孩子,而不是帶著孩子出門參與公共生活。這無疑又加強了這種偏狹的觀念,也成為年輕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蒂蘭認為,如果韓國想要解決人口問題,就需要重新審視這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