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是天生?教科書「描述不全面」引爭議 專家稱:過於強調遺傳本質

都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近日一篇刊登於《科學( Science )》期刊的論文在為打破這種迷思做準備,研究人員發現美國的生物學教科書並未明顯區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反而過於強調性別中的「本質主義」進而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

▲(圖片來源:Freepik)

根據外媒報導,一篇刊登於《科學》期刊的論文審查 2009 至 2016 年出版的 6 本教科書,發現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書籍並未具有「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概念,然而在科學領域中不僅明顯區分兩者,更指出「『性』是一種和生殖有關的複雜生物特徵,而『性別』則是經過社會建構用來區分兩性」。教科書與科學在內容上明顯的差異,令研究人員開始擔憂學生以沒有科學支援的方式繼續學習現象,紐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Andrei Cimpian 便呼籲「重要的是修訂高中生物學課程,使其反映準確的科學知識,而不是助長性別刻板印性和性別歧視」。

▲(圖片來源:Freepik)

另外,這項研究也發現教科書不論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在強化「本質主義」,導致兩性在內容被描述為「具有獨特性遺傳,是離散和不重疊的群體」甚至有其他段落表明「染色體遺傳中一個或多個基因變異,是性和性別之間變化最合理的解釋」,然而這些都忽略的「環境因素」,德克薩斯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 Catherine Riegle-Crumb 便說「教科書描述性和性別的方式偏向本質主義,但這並不是科學共識,真正科學上的共識是,性別和性別是不同的,兩者並非公眾中常見的本質主義觀點」。

▲(圖片來源:Freepik)

不僅如此,來自科羅拉多泉非營利組織 BSCS Science Learning 的高階研究科學家 Brian Donovan ,更擔心「學生在接觸學校教科書中的內容,有可能無意間已接收『本質主義』的思想,然而本質主義並非科學模式,只是一個簡單化的世俗觀點,既然它在科學領域中針對『性』和『性別』沒有共識,就不應該在生物學課程中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