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馬術治療歷史:希臘羅馬神話啟發下的身體塑造之道重拾健康與美體

馬術運動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被視為一種能夠促進身心靈健康的方式。騎馬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藉由與馬匹互動,達到身體健康、體態協調的獨特體驗。這裡將分享馬術療癒的演進歷程,以及騎馬為身體健康加分的神奇效果,讓大家能對馬術有更深入的認識。

▲ 希臘醫神 Aesculapius

馬術療癒的歷史演進

馬是一種極具靈性以及服從性高的動物,牠不但能與人一起工作、生活,還能與人一同進化成長。馬術治療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到希臘羅馬神話裡的醫神 Aesculapius,他將無法治癒的病人放在馬背上,藉此振奮其精神。而早在西元前 5 世紀,希臘人也曾利用馬來為受傷的士兵做復健,可視為馬術治療的開端

到了近代,來自丹麥的女性 Liz Hartel 熱愛馬術,但不幸於 23 歲那年罹患小兒麻痺而下肢癱瘓,在接受手術及物理治療後,可以藉助拐杖勉強行走,但她並不放棄所熱愛的騎馬活動,也發現騎馬能幫助背部肌力及下肢協調性的改善,在 1952、1956 年連獲兩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馬術銀牌。因為 Liz Hartel 成功的案例作為見證,而開啟了日後以馬匹幫助身心障礙者的治療方法。

英國人開始注意騎馬對身心障礙者的好處,於 1957 年開始介紹騎馬活動給殘障的小朋友與成年人。 1965 年,挪威籍的物理治療師 Mrs. Eilset Bodther 為殘障朋友成立了第一個馬術中心。自 1957 年至 1970 年的 13 年間,大家逐漸重視騎馬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好處及成效。 1970 年,德國開啟了馬術運用在治療上的大門,同時正式成立學會。之後,英國、挪威、美國更是紛紛投入馬術治療的研究,目前全世界約有 24 個國家進行馬術治療,台灣也是其中之一

▲ 丹麥女性 Liz Harteld 為小兒麻痺馬術選手, 開啟近代馬術治療的濫觴

騎馬對身體的益處

由於騎馬對身體的好處多,所以能被醫療所使用,幫助許多身心障礙者,譽為是有益身心的健康運動。建議大家放下日常生活的紛擾、丟掉機械式的跑步機、舉重器並收起手機,到戶外與馬一起奔馳,會帶給人們更加健康長壽的身體品質,以下是 Min 分享騎馬能夠為生活帶來的益處:

增加心血管的健康:

英國馬術協會進行的研究發現,騎馬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心血管運動。英國馬術協會的公關主管梅根霍金斯表示,即使只是一次半小時的騎行也能為心臟做「適度的鍛煉」。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星期至少做 150 分鐘的適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建議可用騎馬進行增強心肌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強心計畫」。

燃燒熱量: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騎馬 45 分鐘比跑步 45 分鐘可以多燃燒 200 卡路里的熱量,德州農工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丹尼斯·西格勒表示,如果多做更費力的事情,例如餵草或上韁繩等等,在整個過程中,每分鐘可能會多消耗將近 7 卡路里的熱量。

強化核心結實身材:

中華民國馬術協會指出,騎馬的姿勢能使腹部肌肉自然收縮、挺胸、縮腹,以配合馬匹的自然律動,加上下半身與馬體緊密的接觸、運動,也必須隨時穩定身體的平衡,能有效強化核心肌群,幫助臀部、大腿與小腿的曲線雕塑,塑造纖細結實的身型,並且有助於 O 型腿的矯正

復健功效:

馬術治療對身心障礙者具有重要意義。它能促進平衡、增加肌肉力量,並增強動作協調及姿勢控制能力。榮總復健醫學部黃于芳治療師指出,馬術治療對各類疾患,如腦性麻痺、肌肉萎縮、多發性硬化症、關節炎、身障等等,均有極佳療效。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腦性麻痺患者孫育仁從 15 歲開始以馬術進行復健,而成為帕拉( 身障 )馬術選手,並在 2014 年代表台灣參加世界盃馬術錦標賽,是台灣第一位參加世界盃的身障馬術選手

▲ 腦性麻痺馬術選手孫育仁參加 2014 年世界馬術運動會

馬術作為一種歷史悠久而優雅的運動,不僅有健身價值,還有獨特的治療功效。通過與馬兒的互動和騎行,可以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和耐力,提升心肺功能。希望能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馬術運動,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讓身體健康、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