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航廈全面開放:新展「亂流:半睡飛行夢」正式啟航,邀您即刻登機體驗!

北師美術館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合作,推出由新生代年輕策展團隊 Nn̄g Project 策畫的「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展期自 2025 年 8 月 29 日至 11 月 2 日,美術館將化身為機場航廈大廳。策展人張文豪、黃羿瑄及黃銘樂以「天空、飛行、航空、機場」為出發點,邀集來自南韓、香港與台灣的九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聲音裝置、雕塑、繪畫、文件等媒材,探討當代飛行經驗如何體現於個人的身體、情感及記憶,同時也思索航空科技如何重塑社會景觀與在地文化。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The Sky’s the Limit

策展緣起於一句英文諺語 “The Sky’s the Limit”(無可限量、一切皆有可能),象徵人類對天空無盡的想像與追求自由、進步的渴望。然而策展團隊反轉這句樂觀口號為 “The Limit’s the Skies”(極限就是天空),提出新疑問:「在全球流動成為日常的此刻,我們是否仍能以不同視角凝望同一片天空?」當下的天空除了天氣變化,更佈滿各國科技監控與網路傳輸,那張無形的資訊之網如何蔓延於空中,並影響著地面上的我們。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美術館化身機場,反思「飛行」的意義

策展團隊與藝術家以「機場」作為展覽出發情境,展開一段可能遭遇「亂流」的未知旅程。「機場」是我們熟悉卻鮮少凝視的移動空間,既是不同區域交匯的運輸節點,乘載著無數旅客情感記憶的往返、貨物的流通,也是許多法律與管理程序的執行地。本展四件委託製作均圍繞著「流動」為主軸,展出不同敘事。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展覽自一樓大廳台灣藝術家張庭甄的《祝福是不幸的尾巴》系列作品開始,作品《出發——抵達》如同機場的航班顯示器上,不停滾動的其實是虛構的太空垃圾起降時間,結合聲音裝置《空中的黑皮歌》與虛擬報刊《月界日報》,創造出一個類機場的平行時空。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香港藝術家李鈺淇的動畫裝置《把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結合飛機窗景與多頻道動畫,從第一人稱視角重現飛機窗外的流動景象,並將飛行過程中個人的情感流動加以視覺化,動畫中時而速寫場景、時而色彩斑斕的抽象畫面,模糊了外在現實與內在情緒的界線。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香港藝術家徐皓霖的錄像《親愛的微風》記錄城市女子味如嚼蠟的夏日生活,結合底片攝影、數位影像拼貼等創作手法,檢視資本主義如何透過航空廣告與旅遊影像激發慾望、操縱消費。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首次來台展出的南韓藝術家洪辰煊以影像裝置《午安,晚上好,晚安v2.0》重現自行架設的網站 destroy.com,在現今被社群平台演算法所主宰的社群網絡中另闢蹊徑,讓網站使用者可匿名上傳、訂閱與觀看被過濾刪選的影片。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在香港過著「半農半x」生活的藝術家勞麗麗在錄像作品《飛行備忘》中以候鳥與田野影像,描繪飛行與落地間的反覆協商,尋找生活與情感的棲所。李秉璈的繪畫《滯緩與神遊:空船》則彷彿旅程中的隨筆紀錄,取材於手機截圖、拾得紙張與廣告片段,在畫面上呈現出既具象又抽離的漫遊時空。

▲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台灣藝術家羅懿君的作品融合經濟作物甘蔗、農業工具與當代健身設備,《蔗渣飛彈》與《滑輪下拉機——紫電號》重現當代對身體的矛盾情緒之餘,更涉及經濟作物背後資源爭奪的國際角力,因應時代需求成為對空作戰的重要原料之一,展現物質與飛行之間的能量交換,以及國際局勢的恐怖平衡。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