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騎馬的5大迷思與意外收穫 騎馬新手常見誤解,從實戰到觀察者的馬術反思

騎馬,是一門古老而深奧的身心訓練,也是連結自然、理解生命的橋梁。對許多初學者來說,騎馬不只是學一項技能,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探索旅程。當初踏上馬背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即將經歷的,不只是控制與動作,而是一次次對自己的誠實檢視。

我不是一開始就知道馬如此有靈性,也未曾預料自己會不再害怕摔馬。真正開始懂得馬術的精髓後,我才發現最需要擔心的,不是跌倒,而是自己是否尊重這個與你同行的生命。這段旅程帶我從新手到觀察者,過程中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啟發,尤其是那些打破迷思的瞬間,如恩典般逐一浮現。

▲ Min和愛駒卡通一同受訪入鏡拍照
(圖片來源:蔡培敏Min粉絲專頁

以下是五個學騎馬過程中常見的誤解,也是多位新手與觀察者在深入馬術之後,才逐一體會的人馬關係真相。

迷思一:奔馳是高手?其實人馬同步的平穩優雅才是真正的大師風範

初學者總以為「越快越帥」,幻想自己像電影主角那樣馳騁。但事實上,當技術還不成熟就想加速,只會讓馬困惑,甚至導致失控。
我也曾以為「敢跑敢跳」就代表會騎,直到見到真正的馬術大師,僅靠微小動作就與馬完美對齊,不靠力氣,而靠節奏與信任,那份優雅才是馬術之道。騎馬的關鍵,不是「奔」,而是「合」。

▲ Min陪伴新馬老師散步增進信任及默契
(圖片來源:蔡培敏Min粉絲專頁

迷思二:騎馬很輕鬆?其實每一寸肌肉都在動

「不就坐在馬上嗎?」很多人這麼想。但第一次騎完馬、我雙腿內側、核心與背部無一倖免地痠痛。騎馬需要的不只是體力,而是一種細膩的肌肉協調:你要在動態中保持平衡、跟上馬的節奏、同時還得安撫情緒。痠痛不是問題,而是一種肌肉與馬匹共舞後的正常回饋。真正的自在,是經歷調整後與馬「和平共處」的身體狀態。

迷思三:馬很危險?真正的風險來自人

我曾經因為害怕摔馬遲遲不敢跨出第一步,直到多次練習後才發現——馬其實很穩定,真正造成危險的,多半是人自己本身的情緒不穩或給予馬指令混亂。也親眼見到學員因過度緊張拉緊韁繩、夾緊馬腹,反而讓馬更加緊繃,場面險象環生。

馬就像鏡子,會回應你的狀態。當你穩定、清晰、溫和,牠也會安心跟隨。教練說得好:「騎馬像開車,懂得引導才安全。」

▲ Min在馬背上與馬溝通
(圖片來源:蔡培敏Min粉絲專頁

迷思四:駕馭是目標?馬會誠實反映你內心的樣子

學馬術初期,我以為「駕馭」就是要控制住馬的每一步。後來我才知道,真正的馬術高手不是控制馬,而是要「讀懂馬」。

馬的感知極其靈敏,一點點的緊張、不確定,都會讓牠察覺並反應。我曾試著「放空」自己,結果馬乾脆就停下來不動,因為牠接收到的訊號是「可以休息」。這些經驗讓我明白:馬從不欺騙、從不討好,只會真實地反映出我們的當下狀態。當我成為觀察者後更能印證這一點——馬靠近的,總是那些穩定且真誠的人。

▲ Min在馬背下與馬互動
(圖片來源:蔡培敏Min粉絲專頁

迷思五:人善被馬欺?其實人馬合作才能創造真正的默契

從前總聽人說「馬善被人騎」,仿佛是以強制或駕馭為前提。但實際的馬術練習告訴我:只有在雙方建立信任後,馬才會真正願意「跟你走」。

當我開始放鬆身體、感受節奏、清晰地傳遞意圖,馬也開始信任我會用一樣的節奏回應我,也看到其他學員在建立這種關係時,臉上浮現的不再是自豪,而是一種溫柔的理解。這種默契,並非主僕關係,而是一種深層的合作。馬願意讓你帶領,因為你給了牠足夠的安全感,彼此成就、彼此同步、共同創造安全、美麗與尊重。

▲ Min和馬共同專注在比賽中
(圖片來源:蔡培敏Min粉絲專頁

Min 的觀察筆記:騎馬,不只是騎乘,是一場深層的靈性對話

如果你問我:騎馬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說,那不只是技術、也不是膽量,而是「關係」。
與馬的互動,是一場身體、意念與情緒的立體練習。我們不是去征服牠,而是學會尊重一個與我們不同的生命節奏。這些過程中所經歷的迷思、跌跤與頓悟,成為我理解自我與他人的窗口。馬讓我看見自己的狀態,也教我如何在動盪中保持穩定。

願所有即將踏上馬背的人,都能從迷思中走出,帶著敬畏與開放,迎接騎馬所帶來的靈性回聲。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