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週一晚上,我會參與我擔任秘書長的協會固定會議。為了在這段時間有人能陪伴 Sushi,我幫她安排了英文家教,讓她能學習,也不孤單。但最近兩次會議都開得比較晚,家教老師已經下班,Sushi 就會過來黏我,希望我一邊開會一邊陪她。
昨晚會議時,我請她先去刷牙、上廁所、準備睡覺。她剛上完廁所,我正在幫她穿褲子時,主持人點到我發言。因為雙手還忙著幫她整理衣服,我延遲了幾十秒才開麥克風,順口說出:「我剛在幫她擦屁股。」主持人笑了出來,氣氛輕鬆地繼續進行。但等我結束會議轉身要帶她上床時,Sushi 氣呼呼地在原地跺腳。
「妳幹嘛揭發我的隱私!」她大聲說。我有點愣住,立刻道歉,抱著她回房間。
躺在床上,我問她:「你覺得什麼是隱私呢?」
她說:「就是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秘密。」
我點點頭,說:「你說得對,上廁所本來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我卻在大家面前說出來,真的不太尊重你。」她一邊推我一邊皺著眉頭,我知道她是真的介意。
我試著解釋:「其實當時我正在開正式的會議,應該要全心投入,但因為我也不想耽誤你休息的時間,就想一邊做一邊處理。但當我被點到時,又不想讓大家覺得我在分心,只好直接說出來。」
她說:「那也可以不要講是我,可以說你在忙就好。」
那一刻我意識到,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分寸感。她開始在意什麼可以被說,什麼是她的界線,這不只是成長的信號,更是我學習尊重她的提醒。
我們討論出一個替代說法:「不好意思,我剛在處理一些家庭狀況,晚了幾秒。」這句話對我而言,是責任的表達;對她而言,則是保留了她的小小空間。
當晚躺在床上,我也把握這個機會和她聊得更深。我說:「除了自己的隱私要被尊重,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隱私,是別人的秘密。」
我問她:「如果同學跟你說了一個很私人的事情,你能不能說出去?」
她搖搖頭說:「不能,因為那是對方的隱私。」
我點頭稱讚她:「對!你不可以在學校告訴其他人,但如果你覺得那個秘密有點奇怪,或者讓你擔心,你可以回來跟媽媽說。因為有時候那可能不是單純的玩笑,而是求救的訊號。大人可以幫忙判斷,萬一有需要,也能及時處理。但如果只是你們之間天真的分享,媽媽也只會覺得你們很可愛,不會對別人說。」
她聽了點點頭,我知道她懂了。
就像企業的財報,什麼資訊該公開、什麼該保密,從來不是隨便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的責任。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常習慣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但其實,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人」。有思想,有界線,有屬於自己的祕密。這一夜的對話提醒我:尊重孩子隱私的那一刻,不只是對她的保護,也是我對自己母職角色的再次覺醒。下次開會時,我會記得更聰明地回應,也會記得,Sushi 已經不是那個什麼都由我代言的小嬰兒了。她正在長大,而我也要學著跟上。
孩子漸漸長大,有自己的感覺、界線和聲音。而我作為母親,也該在她學會保護自己之前,先成為那個懂得保護她、尊重她的人。這不只是育兒的修煉,更是親子之間最基本的信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