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得餐飲 × 食在力量北美參訪團從職人到品牌主的真實輸出:廚房可以很美,冷凍食品也能有溫度

說到十得餐飲,許多人會先想起私廚預約制的「十得私廚」、以家常味打動人心的「十得灶咖」,還有專營冷凍即食產品的小型工廠。這次十得餐飲代表參與「食在力量北美參訪團」,從德州到洛杉磯,走訪設備廠、通路商、經銷據點與僑界,這趟旅程不只是觀察與拜訪,更是一場從職人視角出發的「文化與產業並進」現場學習。他們從美國市場的現場,看見台灣冷凍食品的機會與痛點,也重新定位品牌未來輸出的可能性。

托可問:這次參與北美參訪團,讓你最有感的是什麼?

十得餐飲:這趟參訪我最有感的不是廚藝層面,而是感受到「廚房的環境也可以是很美的」。尤其在設備廠參觀時,看到他們以全套不鏽鋼設計打造現場動線,廚師在裡面工作心情會很好。我們自己的中央廚房和冷凍工廠也即將升級,這些細節會是我想借鏡的重點。

托可問:在美國現場,有讓你驚訝或轉念的事情嗎?

十得餐飲:看到洛杉磯的冷凍食品陳列與包裝後,我有一個感受:原來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而是根本沒有人好好做。我們的冷凍商品若能加強包裝設計和溝通,品質其實是夠的。我原本覺得冷凍食品比較粗糙、難賣,但這次讓我知道其實市場不排斥,關鍵是怎麼呈現。

托可問:你們這次帶了冷凍品參加交流,有收到什麼回饋嗎?

十得餐飲:很多人說我們的產品打開就能吃,味道穩定,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尤其我們產品有熟度,不用另外調味,對通路來說降低了很多風險。他們也會問我們是否有供應鏈穩定、價格穩定、標準化的 SOP。這是我覺得台灣很多小廠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但也是我們未來要補強的地方。

托可問:這次你也觀察了不少品牌在當地的經營模式,對你有什麼啟發?

十得餐飲:以前我覺得只要東西好吃就好,但看到當地很多品牌經營社群、舉辦活動、甚至拍短影片,我才意識到品牌需要更多「內容」,要有故事,也要有視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醒。我也開始思考,我們的品牌怎麼讓人更有記憶點。

托可問:回來之後,你們打算怎麼調整?

十得餐飲:我們會優化冷凍食品的包裝,讓它更國際一點,也開始整理內部 SOP 和生產流程。我希望即使是冷凍食品,也能有「私廚」的感覺。未來也想增加影片內容,把「如何料理」、「如何搭配」這些教學拍出來,讓產品跟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近一點。

托可問:給未來想要外銷或參與參訪的餐飲品牌一些建議?

十得餐飲:不要怕自己現在太小,參訪就是一種增能。只要你願意聽、願意看,就會發現很多原來沒注意到的環節。品牌的輸出不一定要從大工廠開始,有時候只是觀念的轉變,就能讓自己多走幾步。

托可觀察:從台灣出發到美國,不只是冷凍食品的「商品」輸出,更是對整體廚房環境、品牌敘事、內容溝通的一場再啟發。十得餐飲用職人敏銳度,重新審視每一個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流程,也把這場「出口旅程」視為回頭精進的起點。如同十得餐飲所說:「我們不是想賣出去而已,而是希望被記住。」當品牌不只是賣味道,而是把文化煮進每一口,這條走出去的路,也就不再只是交易,而是一場關於信任與感動的長途旅程。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