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精選】日本皇室御用「龍村美術織物」以古織今流傳百年!Dior 指名搭檔、跨海合作台灣文化場館,6 大亮點一次揭示

Dior 2025 早秋女裝大秀華麗落幕,以極致工藝詮釋日本和服的優雅神韻。本次系列特別攜手擁有 131 年歷史、並被譽為日本皇室御用的傳統織物品牌——龍村美術織物,共同打造一件件融合經典與創新的華美之作。龍村美術織物秉持全手工製作的傳統精神,從圖案設計到織造過程皆由職人親自操刀,細膩呈現織物美學與文化傳承的深度,還曾被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大讚其作品為「令人驚豔的藝術形式」;同時,品牌也跨海與台灣多座文化場館合作,將日式職人精神延伸至海外。以下 6 大亮點,引領眾人一窺龍村美術織物工藝的匠心之美。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1.全程職人手工打造

創立於 1894 年,至今已有 131 年歷史的「龍村美術織物」,以製作京都傳統織物聞名,不僅承襲古法,更堅持全程手工製作,從設計、選線、染色到織造,每一道工序皆由自家職人一手包辦,完美體現「以人力織成」的工藝精神,絕非機械量產可比擬。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1.全程職人手工打造。圖片來源:龍村美術織物官網

龍村美術織物所製作的每一件作品,從圖案設計開始,便需經過極其縝密的構思與計算。設計師會根據主題選擇線條粗細,製作出猶如照片般的樣版,經過多次確認顏色與圖案後,才正式進入織造階段。所使用的紗線顏色越多,製作難度也隨之提高,製作時間往往以「月」甚至「年」計算;一件織物需耗時數月以上完成,可說是極致工藝與時間的結晶。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1.全程職人手工打造。圖片來源:IG@tatsumura_textile

紗線方面,不同色彩的紗線交織於織機之間,逐層構築出獨一無二的織物世界。而在龍村美術織物的獨家技術中,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工藝——錶布與裡布同時織製,完工後再以特殊技巧從內側翻轉過來;為了避免翻轉時破壞織物結構,這項工序需要極為精準的技術與經驗,最終成品還需經由專業人員一一檢查,任何微小瑕疵都需手工修補,才能完成真正的精美作品。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1.全程職人手工打造。圖片來源:IG@tatsumura_textile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2.日本皇室御用

龍村美術織物以其精湛的技藝,長期為日本皇室製作各類織物。例如在昭和天皇即位時,品牌獲准製作御冊封封面用的錦織,這是對其技術與藝術性的高度肯定;此外,龍村美術織物的織物作品也常用於皇室重要場合,如皇室國賓車的內裝織物,展現其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2.日本皇室御用。圖片來源:龍村美術織物官網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3.百年工藝走進當代日常

1980 年代末,龍村美術織物全力投入歷史建築如東大寺等之織物修復,並於京都祇園祭製作裝飾用錦織,開啟了美術織物的新領域;1990 年代更跨足工業用途,製作新幹線與飛機座椅面料,同時持續修復正倉院古織物,完美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近年來,龍村織物亦參與歌舞伎座重建後緞帳的製作,以及日本皇室的國賓車內裝織物設計,美國駐日大使甘迺迪亦曾乘坐搭載此織物的座車。

▲龍村美術織物於京都祇園祭製作裝飾用錦織。圖片來源:龍村美術織物官網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3.百年工藝走進當代日常。圖片來源:IG@tatsumura_textile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4.攜手台灣文化場館

1956 年,初代龍村平藏榮獲日本藝術院頒發的帝國藝術獎,次年更獲授紫綬褒章,奠定其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正值此時,龍村美術織物邁入新的藝術高峰,開始製作被譽為錦織中最大型之作的「緞帳」,並被日本多座重量級劇場採用,成為舞台美學不可或缺的象徵。1970 年代,龍村更參與大阪萬博日本館的空間裝飾,並負責日本最高法院的掛毯設計與製作,成功將傳統織物工藝推向建築與公共藝術領域,拓展錦織的應用邊界。

▲位於東京歌舞伎座的緞帳「春秋の譜」。圖片來源:龍村美術織物官網

隨著品牌藝術影響力日益提升,龍村美術織物的作品也跨海延伸至台灣,與在地文化場館展開深度合作,展現東亞藝術的對話與共鳴。其中台南文化中心的舞台緞帳大幕即由品牌織造,圖案取材自已故府城國畫家蔡草如的經典畫作,以傳統錦織技術忠實還原水墨筆觸,成就中日藝術文化的優雅共鳴;嘉義市音樂廳的代表性幕景「蓮池」緞帳,亦出自龍村美術織物之手,採用金、銀箔紗等 88 種色紗,歷時近 8 個月製成,成為廳內視覺焦點與象徵。

▲嘉義市音樂廳代表性幕景「蓮池」緞帳亦出自龍村美術織物之手。圖片來源:FB@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此外,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風城演藝」的舞台緞帳也是龍村美術織物的重要跨國作品之一,圖樣取自台灣畫家李澤藩 1981 年的水彩畫〈東門城〉,原作僅有 44×59 公分,由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品牌以細膩工法拆解色彩層次並放大製作,忠實再現畫作中人與土地共融的恬淡氛圍,呈現日式錦織與台灣美術語彙間的巧妙融合。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風城演藝」舞台緞帳也是龍村美術織物的重要跨國作品之一。圖片來源:FB@風城演藝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5.與 Dior 結下不解之緣

早在 1920 年代末期,龍村美術織物便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將日式傳統織藝推向世界舞台。旗下代表作品〈Odoshige Nishiki〉廣受國際矚目,以精緻圖紋與極致手工贏得高度評價。到了 1940 年代,龍村美術織物所修復的古織物更被美國紐約與華盛頓的藝術博物館典藏並展出,這些展演不僅提升品牌在國際藝術圈的地位,也促成與法國高級時裝品牌 Christian Dior 的首次合作。自 1954 年起,Dior 與龍村美術織物建立起長久且深厚的合作關係,將精緻的日式織物轉化為時尚洋裝的布料,讓日本傳統工藝首次以高級時尚語彙驚艷歐洲。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5.與 Dior 結下不解之緣。圖片來源:Dior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6.Dior 2025 早秋女裝系列

作為對這段歷史致敬,Dior 也在最新系列中特別呈現以龍村標誌性布料製成的服裝,透過輪廓造型與質地層次,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深度交融。這不僅是對職人技藝的尊重,更是對跨時代美學對話的完美詮釋。

Dior 女裝創意總監 Maria Grazia Chiuri 以跨文化對話為核心打造本系列,融合和服剪裁與西式建築輪廓,推出一系列兼具柔韌與力量的服裝單品。她從品牌 1953 年春夏系列中的「日本庭園」圖樣汲取靈感,並邀請染色名匠田畑喜八以京友禪技法重新演繹櫻花圖騰,展現傳統染織的永恆魅力。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6.Dior 2025 早秋女裝系列。圖片來源:Dior

除了採用龍村美術織物標誌性的布料製作外,此次系列還集結了其他日本工藝名匠,像是福田家族三代致力保存染織藝術,展現層次豐富的手工染色技術;來自東京的帽飾設計師 Sawa Vaughters,則以現代視角重塑日式「笠帽」,加入編繩細節,為傳統造型注入當代表情。

▲Dior 2025 早秋女裝系列中來自東京的帽飾設計師 Sawa Vaughters 以現代視角重塑日式「笠帽」。圖片來源:Dior

Maria Grazia Chiuri 延續 Dior 自 1950 年代起對和服的致敬,以寬鬆輪廓與絲質面料打造外套、夾克與長裙,並搭配庭園印花與金線刺繡,呈現東方詩意與極致工藝;她同時參考 1971 年 Dior 前任設計師 Marc Bohan 訪日時的旅行相簿,串聯時尚與日本文化的歷史脈絡之際,讓服裝設計不再只是外在包覆,更成為探索身體、身份與文化的載體,從和風圖騰、寬版剪裁到動態長裙,本系列象徵著 Dior 對全球工藝的尊重與重新詮釋,也讓龍村美術織物等傳統工藝在當代舞台上閃耀新光。

▲龍村美術織物 亮點 6.Dior 2025 早秋女裝系列。圖片來源:Dior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