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三代傳承
由於爺爺與父親創造的環境,讓林煜淳從小就對動物,特別是貓狗有不一樣的感情,加上成長過程中親眼見證治療毛孩的真實情況,覺得這是種特殊緣分,不僅自認為個性適合待在充滿挑戰的臨床環境,也希望幫助各種小動物,遂啟發他從事獸醫這行工作的想法與衝動,儘管身為「獸醫世家」第三代,但接下成立於民國 46 年的博愛動物醫院,情況卻非林醫師想像地那麼簡單,雖然爺爺與父親在對待動物或飼主相當真誠與用心,但在醫療技術上卻需要有更多的進步與突破,而這方面的問題是在他接手之後才慢慢開始轉型,如今博愛動物醫院承襲了良好的醫療量能、醫療觀念和態度,也發展出嶄新的醫療模式,更加符合現代飼主對毛孩的醫療需求。
醫療處置,生死一線
在時代的變遷下,因為少子化和老年化,現代人生活要養小孩的成本提高,又希望有人陪伴的情況,就會想要養毛小孩,然而養寵物勢必會面臨健康問題,因此林醫師建議要選擇合適且長期互動的獸醫,針對毛小孩的個別狀況,從專業人士那邊獲得正確的醫療訊息。儘管林醫師建議飼主要經過理性的評估,但他也明白這份工作仍夾雜著一部分感性,當飼主帶寵物前來診所時「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疾病,疾病又牽涉到情感」加上這行業又需要擁有更多的專業、經驗以及個人的醫療處置,還有更多的客觀,因此經常面臨不停拔河的窘境,他透露曾遇過寵物狀況已經不好,但飼主並不放在心上,甚至不做後續的追蹤,僅僅是幾千塊或幾萬塊,對方卻捨不得把錢花在將一輩子託付給主人的動物身上,讓林醫師相當心寒,但只能無奈地說「我們的角色不適合去罵飼主,明明照顧得不好、不用心、做的事情甚至是錯誤的,也許口氣會比較嚴厲地說其實寵物已經很不舒服了,並勸告飼主應該做相關處置,但老實說別人家的小孩自己也管不了,最後『只能覺得很可憐』」。
醫病關係,同理看待
不僅如此,林醫師也曾遇過不理性的飼主,但他仍以同理心看待,並分享飼主不理性有幾個原因以及如何處理:
・寵物病重或有生命危險,導致飼主焦急或哭鬧
・對於治療結果不滿意,飼主經常認為經過治療就要痊癒,怎麼會過世或變嚴重,這些都是林醫師在工作上面臨的情況,但他仍秉持醫者仁心的態度,並進一步以多年來的經驗說道「需要用更多的同理心,去站在飼主的立場看待寵物,並盡量做溝通」
・最後要用客觀和科學理性的方式,去告訴飼主面對什麼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置,這不僅僅是獸醫的天職,在對寵物的愛與專業技術上也能達到平衡,更能減少醫療糾紛或他人的不認同。
醫療糾紛,心酸歷程
而談到醫療糾紛,林醫師相當有感觸,雖然台北市獸醫師公會有一個團隊專門處理這類事情「若今天萬一有醫療糾紛,公會會派人,加上診所的人,可能會跟飼主約在動保處做協調」,但林醫師話鋒一轉,提到現行的獸醫師法大部分都是規範獸醫師,並未起到保護作用,與一般醫師不一樣上面是衛生署,不只分得比較細「還有管理也能提供保護的單位」;可是獸醫因為在台灣要管理的內容過於廣泛,林醫師坦言從爺爺和父親那一代需要處理的事情可能只有一小塊,但隨著時代變遷,不論是農場、牧場還是動物園都需要獸醫,讓獸醫變成「沒有一個單位可以直接下來管理」,就算是相關性相當高的動保處也不能算是上級單位,林醫師直言「動保處只有一部分像是結紮、狂犬病和晶片,跟我們獸醫才有關聯,但疾病方面跟動保處完全無關」;往上則是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但該機關其實是跟像非洲豬瘟的疫情比較有關;再往上則是與動植物相關的農委會,種種原因讓獸醫這個職業變得有點像是三不管地帶,令林醫師相當感慨「一但有問題大家就是互踢皮球」。
醫療診治,特殊案例
儘管獸醫產業有待改善的地方還很多,但林醫師依舊抱持樂觀的心態,甚至分享執業期間遇過印象深刻的案子:
・曾輾轉接下館長愛犬大熊的案子,他說當時的大熊已有皮膚問題,但因為大熊的體型龐大,約莫 6、70 公斤,性格也相當兇猛,甚至已經咬傷許多健身房的員工,以至於都沒有人能靠近,更遑論幫牠做醫療,之後透過關係找到博愛動物醫院,一開始林醫師和父親大老遠從院所跑去林口勘查,卻只發現「一頭猛獸」完全沒辦法做醫療,後來請了一位吹箭麻醉師才放倒大熊,並夥同 5、6 位壯漢把大熊從林口扛回診所做一系列檢查。
・年輕時曾做過出診或類似偏鄉義診,遇到一隻在萬里靠近宜蘭深山裡,被毒蛇咬到臉腫起來的狗狗,開車過去不僅要2個小時,甚至還是在深夜時段,讓林醫師直呼「是個很特別的經驗」。
・診所曾接過一隻在台大醫院檢查出骨肉瘤的拉布拉多,當時狗狗的前腳已經長了一顆很大的腫瘤,但仍在診間活蹦亂跳,沒想到過了 3 天後飼主卻說狗狗已經走了,讓林醫師不禁感嘆「動物的生命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脆弱」。
托可生活誌合作夥伴
攝影團隊:BAHATI PHOTO 攝影工作室
https://www.bahati-photo.com
妝髮師:黃靖文
https://www.instagram.com/jingwen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