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擁有機器家政婦已不遙遠?!未來將有望擴展至家用與商業市場!

AI 浪潮近年狂襲,將取代人力的說法應運而生!有沒有想過,在未來,在家裡做飯掃地的,在工廠理貨搬運的,可能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過去幾十年覺得遙不可及、與機器人共存的未來,現在已經發生。到底,機器人背後的市場到底有多龐大?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步入家庭,家政機器人無所不包

▲ 經典科幻電影《變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經典電影「變人」當中,羅賓威廉斯飾演一位未來世界的機器人管家安德魯,以為只是科幻電影的場景嗎?而馬斯克在日前大膽預測,在未來 20 年內,地球上會有約 10 億台的人型機器人。在近年,有許多單位,正在積極建構可以走入家庭的機器人!

1. OK-Robot

▲ 圖片來源:OK-Robot 官網

紐約大學和 Meta 的研究者合作研發了一款「OK-Robot」機器人,使用者只需告知「將餐桌上的垃圾拿去垃圾桶丟掉」,OK-Robot 就能自己找到玉米片,規劃路徑和動作,完成使用者賦予的任務。研究團隊設計了檢測物體的視覺語言模型,將導航和抓取模式整合在一起,在實驗中成功率達到 58.5 %,儘管成功率仍有待提升,但幾乎是之前的 1.8 倍,而在比較乾淨無障礙的環境當中,任務成功率居然可達 82 %。

2. Mobile ALOHA

▲ 圖片來源:InceptiveMind

史丹佛大學的華人研究團隊,打造出一款號稱可以製作滿漢全席的「 Mobile ALOHA 」,這款機器人可以透過模仿學習,執行各種複雜任務,而且還可以遠程搖控。通過重複 50 次的示範動作與共同訓練後,它就可以自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務,例如炒菜、洗鍋、按電梯、擦桌子、開櫃子等動作,而且成功率高達 96 %。

3. NEO Beta

▲ 圖片來源:CNET

科技公司 1X 在今年 9 月推出人型機器人「 NEO Beta 」,號稱專為人類家庭打造的全能機器人,能照顧家庭成員生活,不僅包攬家務,也會貼心問候,就像真正人類,穿上衣服的 NEO 就和人沒兩樣。借助人工智慧, NEO 透過「感官」和身體結合,同時理解自然語言和物理空間,提供服務時還能自己學習,用越久就越聰明。只是有一點可惜之處,輕量化設計使運作時間只有 2~4 小時。

機器人在製造業市場看好,科技大廠爭先投入

根據財星雜誌( Fortune )報導,僅管目前大多數的人型機器人原型機笨拙不實用,但 AI 的熱潮帶來了一波機器人投資熱,多家新創公司仍持續努力,看好這些替代人類工作的機器人將是藍海市場,未來可能會賣出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

1. Digit

▲ 圖片來源:THE TIMES

亞馬遜使用的一款機器人,是新創公司 Agility Robotics 開發的「 Digit 」倉庫機器人,頭上裝置攝影機、配備了其他感應器,能夠蹲下、彎腰並抓取物品,主要用於搬運物流箱,Agility 還於 9 月在俄勒岡州開設了一家工廠以大規模生產它們。

2. Figure 02

▲ 圖片來源:Figure 官網

此外,新創公司 Figure 在今年 8 月宣布推出新一代人型機器人「 Figure02 」,並表示此次推出的新機型「徹底重新設計了硬體及軟體」( ground-up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design ),在人工智慧、電腦視覺、電池、電子設備、感測器和執行器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自今年 1 月,Figure 宣布與 BMW 簽約合作,BMW 集團表示將繼續與 Figure 合作,提升 Figure 02 機器人的資料擷取和訓練功能,未來將在 BMW 車廠上工。

3. Optimus Gen 2

▲ 圖片來源:CNET

提到人型機器人,就一定要提到特斯拉在 2023 年 7 月發表的機器人 Optimus,第二代 Optimus Gen 2 在 12 月正式亮相,在運用 AI 技術訓練後,比上一代更靈活,除了重量減輕了 10 公斤,行走速度加快了 30 %,外型也更精緻。Optimus 已經具備執行生產任務能力,可以搬運電池,也可以拿起雞蛋,對於力道的控制非常地好,計畫明年將限量生產 1000 個機器人,放在美國特斯拉工廠執行生產任務。

高盛集團在今年 2024 年 2 月發表的報告指出,人型機器人市場預估在 2035 年達到 380 億美元,較去年所預期約 60 億美元,足足提高逾六倍。雖然人型機器人擁有巨大的潛力,但目前高昂的研發成本和漫長的研發週期,讓大部分的人型機器人更傾向於「展示」而非「實際應用」。而隨著人型機器人功能的多樣化和通用性,產業分工日趨成熟,成本持續下降,人型機器人或許將迎來大規模的應用市場,有望在工商業普及,逐步拓展至家用、公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