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對於大腦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在探討的問題,如今史丹佛的研究終於給出解答!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 Vinod Menon 表示「大腦區域活動模式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兩性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互動以及回憶經驗」。
綜合外媒報導,過往科學家皆認為兩性在認知與行為上的差異,屬於後天影響而非先天不同,儘管不同性別的染色體會釋放特定荷爾蒙,加上女性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良好也有長期記憶、男性則有更強的視覺和空間意識以及記憶,種種行為表現皆存在明顯區別,然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 AI 模型研究,竟發現「根據大腦中熱點區域的活動,男女的大腦運作方式不同」。
科學家解釋所謂的「大腦熱點區域」是「管理自我的神經中心」能掌握內省和個人記憶;另外還有紋狀體來掌管習慣與獎勵;以及其他幫助情緒管理、行為和長期記憶的區塊。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 Vinod Menon 表示便表示「這些關鍵地帶的大腦活動差異,會影響兩性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互動和回憶經驗」。
然而也有其他學者對此發表疑問,腦神經科學家 Gina Rippon 便呼籲別再浪費時間苦苦追尋「生理性別腦」,應該同時考慮文化與生物學因素,他表明「大腦是可塑的」因為人會隨著一生的經歷而變化,若是依照 AI 掃瞄的方式研究,只會得到人類閱歷之後的大腦,並非完全的先天。
其次, Gina Rippon 認為「大腦會隨著社會規範的變化而有不同發展」,他舉例如大腦中的社會性網路( social brain network )已經進化到夠獨立適應社交互動,並關注他人和外在世界;而預設性網路( default mode network )從出生與外界接觸的那一刻起,就會逐漸獲得社會規則、刻板印象等和社會互動的重要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