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精選】每秒被吃掉 12.8 罐?Spam 午餐肉的一罐傳奇:從二戰口糧到至今餐桌經典

在戰火與饑荒的時代,一罐藍色的鐵罐,意外改寫了世界的飲食史。它沒有華麗的包裝,卻能在戰地、超市、乃至無數家庭餐桌上延續八十餘年,它就是 —— Spam 午餐肉(Supply Processed American Meat)。

▲ (圖片來源:SPAM)
▲ (圖片來源:SPAM)

Spam 午餐肉誕生

1937 年,美國荷美爾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Corporation)推出了這項革命性的罐頭肉品。負責人 Jay Hormel 將原本滯銷的豬肩肉與火腿混合,經鹽、水、馬鈴薯澱粉與糖調製,再以高壓密封保存,從而誕生了這個不需冷藏、風味穩定的「奇蹟罐頭」。

▲ (圖片來源:SPAM)

二次世界大戰普及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Spam 成為美軍補給線上的主力糧食,它隨著補給船與空投物資走遍全球,也因此進入了不同文化的廚房。戰後,這罐來自美國的午餐肉,開始在亞洲各地發光發熱:夏威夷的飯糰 Musubi、韓國的部隊鍋、日本的炒飯、菲律賓的早餐餐桌,都有它的身影。

▲ (圖片來源:SPAM)

Spam 也叫「垃圾郵件」?

垃圾郵件的英語和午餐肉同為「Spam」。語源來自英國搞笑節目《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以午餐肉為題的搞笑短劇,說一間餐廳供應的餐點全是午餐肉,而且還有一群維京人打扮的食客唱著不斷重覆「Spam」這歌詞的讚歌。後隨著「大量、不請自來的郵件」(unwanted solicitations)盛行,有人將它們比喻為節目中那場「SPAM」的維京人合唱,因為垃圾郵件就像 SPAM 午餐肉一樣無處不在!

▲ (圖片來源:SPAM)

銷量突破 90 億罐

如今,Spam 的銷售已遍及全球 50 個國家與地區,累積銷量突破 90 億罐。根據荷美爾官方統計,每秒約有 12.8 罐 Spam 被開啟、被食用,從肩肉剩料到文化象徵,Spam 用八十多年時間證明了「平凡」也能創造經典,它代表的不只是工業化食品的成功,更是一段橫跨戰爭、經濟與飲食文化的歷史。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