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正式推出 Sora 2:短影片創作進入 AI 新紀元,輸入文字即能快速生成

短影片平台長期以用戶拍攝、自動剪輯與演算法推薦為主流,但 OpenAI 推出的 Sora 2 正在改寫這個規則。這個新一代的 AI 視頻生成模型,允許用戶僅以文字提示生成短影片,甚至能將自己「客串」進場景,打破「拍攝」與「創作」之間的界線。

▲ (圖片來源:X)
▲ (圖片來源:X)

從 Sora 到 Sora 2:技術躍進

OpenAI 在 2024 年曾推出首代 Sora,讓用戶可從文字生成約 20 秒至 60 秒的影片。 而 Sora 2 在此基礎上加入多項突破,例如同步生成聲音與畫面、強化物理模擬能力(如重力、動態運動等),並支援「Cameo」功能,讓用戶可將自己或朋友的樣貌與聲音置入影片中。

▲ (圖片來源:X)

此外,OpenAI 也正推出專屬的 Sora App,呈現類似 TikTok 的短影片瀏覽體驗,用戶可以流覽、 remix 他人內容或上傳文字提示生成新片。

為什麼說是創作範式的巨變?

▲ (圖片來源:X)

1. 文字即影片,人人都能導演

過去要有攝影、剪輯、取景,要具備一定的創作門檻;有了 Sora 2,只要一句 prompt,就可能生成短片;有「Cameo」功能,還能把自己變角色參與場景,創作界限大幅下降。

▲ (圖片來源:X)

2. 短影片生態的 AI 化轉型

Sora 2 不只是工具,更可能改變內容生產體系:從品牌廣告、劇情短片、行銷素材到影視預演,都有可能被 AI 代替或輔助。特別是在社群平台、品牌行銷影片需求量大、週期緊張的時代,AI 影片生成或成為新的標配。

▲ (圖片來源:X)

3. 版權與監管壓力強化

然而這條路並不平坦。Sora 2 發表初期即有影片生成熱門版權角色,如《海綿寶寶》、《南方公園》等,引發著作權爭議。 為了回應,OpenAI 承諾將提供更精細的權利控制機制,讓版權持有人能決定其角色是否可被 AI 使用。
此外,也有評論擔憂 Sora 2 可能催生更多 deepfake、假新聞或內容濫用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與合規、道德的平衡將成為關鍵。

    ▲ (圖片來源:X)

    Sora 2 的發布,的確標誌著短影片創作從「拍攝為主」邁向「文字驅動」的新時代。雖然還有技術與倫理的挑戰待解,但這股浪潮 — 讓想像比鏡頭更有力量 — 已經悄然席捲創作者世界。

    發表留言(無須填寫電子郵件、名稱直接點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