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寵物成為現代人療癒心靈與紓解壓力的媒介之一,台灣統計在 2023 年 10 月前,全台灣新登記飼養寵物數來到 19 萬 4000 隻,數字不包含未登記的寵物數量,而同期新生兒只有 11 萬 2000 人,不只台灣,在日本 2022 年飼養寵物貓狗總數,則超過 15 歲以下兒童數量,因此也誕生了一個新名詞「貓咪經濟學(ネコノミクス)」。
貓咪經濟學
貓咪經濟學來自於日本民間模仿「安倍經濟學(アベノミクス)」衍生創造而來的新詞及流行語,用於指平成時代出現的貓熱潮,2015 年左右開始使用。
日本小玉站長爆紅
2010 年代,日本掀起了一陣的貓熱潮,這股熱貓潮被認為是由和歌山電鐵貴志站一隻名為小玉的三色貓所帶起,他後來也被稱為「小玉站長」,平常相當親人,會陪同遊客玩耍也供遊客拍照,小玉站長帶來的經濟效果高達每年 11 億日圓,不過小玉站長已經過世,現在由二代站長繼續賣萌吸引遊客。
日本養貓比例超越養狗
統計顯示,目前日本養貓數量共有約 900 隻,而養狗數量只有 680 隻,因此養貓派已經逐漸超越狗派,原因來自於隨著高齡者及獨居家戶增加,比起養狗需要帶出門溜或要接種狂犬病等疫苗,養貓花費相對便宜且不需花更多時間,讓養貓的人愈來愈多,為貓熱潮奠定基礎,日本社會更出現了「貓男子」一詞,代表與貓生活的男子。
貓咪經濟效應
根據關西大學學者估算,2024 年貓咪創造的經濟效益直逼 2 兆 50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5259 億元 ),數字分成三個部分組成:直接經濟效應、初級連鎖效應與次級連鎖效應。直接經濟效應指養貓所要支出的食物、貓砂、醫療費用與貓玩具等,初級連鎖效應則是貓食原物料產業的銷售額,會隨著家庭養貓開銷增加而上升,在這些公司上班的人員,在貓經濟中賺得的收入,會投注到其他消費活動,創造出次級連鎖效應。
2 月 22 日貓之日
日本「貓之日」2 月 22 日緣由來自 222 的日語讀音「ninini」與貓叫聲「nyannyannyan」(ニャン)相似,日本各地也會舉辦貓之日活動,包括被稱作「貓城」的廣島縣尾道市在內,而大丸百貨東京店也在今年 1 月規劃了「大丸貓咪祭」賣場,販售以貓咪為靈感的商品,不只吸引到養貓人士,與貓相關設計的可愛產品也相當受歡迎。
除了 貓食、貓砂、貓玩具與貓窩相當具有規模發展外,貓咪旅遊業如貓咪咖啡廳、貓咪主題公園也會吸引大量的遊客,貓咪文化產業如相關書籍、電影、動畫、商品都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產業,對於日本的文化輸出有著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