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歲前嫩嬰也能一起玩,豐富五感遊戲大推薦,爸媽趕緊一起做!

經典的歌謠唱著:「一眠大一寸」,小寶寶的身體和大腦正以超級驚人的速度進行成長和發展,我們該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更好? 0 到 1 歲是寶寶發展的重要時期,建議爸媽先了解寶寶不同月齡的成長變化,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附錄的兒童連續發展圖

爸媽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玩點小遊戲,為親子感情加溫。或許跟寶寶互動的時候,寶寶看起來好像在毫無邏輯的亂玩,但其實,寶寶已經正在展現無比的創造力囉!

感官是寶寶認識世界的工具,何謂「五感」?

五感分別指的是「視、聽、嗅、味、觸」五大感官系統,對應人體為「眼、耳、鼻、口、手」五個部位。寶寶是大量倚賴「感官」來認識周遭事物,甚至抓起東西就往嘴裡送,藉此探索整個世界。當寶寶在五個方面有良好發展,對於未來在與這個世界作銜接時,較能展現極佳狀態。趁早了解孩子的五感開發需求,就能建立與孩子的好關係、好體格與好習慣。

適合寶寶的五感遊戲

一、觸覺

寶寶的發展

剛出生的新生兒,拳頭是緊握的,若扳開小手,用你的手指碰觸掌心,寶寶會出現新生兒專屬的「抓握反射動作」,立刻緊握你的手指!所以,請不要把寶寶的手包緊緊,讓小手手伸展,保有活動與敏感度。

2 個月大的寶寶,手掌已會張開,拇指也會稍稍分開,大部分會在這時出現吸手指動作;到了 3 個月,抓握反射動作消失,寶寶慢慢能控制手部動作,如果床頭有掛著小玩偶,他會想用手去碰觸,但因為手眼協調有限,還無法對準,也抓不住玩具。

4 個月大的寶寶,大部分時間會張開手,如果在鬆開的手掌裡放一個玩具,他能稍稍握個幾秒。隨著手眼協調的發展,寶寶能用整個手掌抓握東西,握住的時間也變長;但是要準確鬆手並不是那麼容易,千萬不要誤會寶寶亂丟東西!

6 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正在吃副食品,有時可讓寶寶抓握寶寶米餅進食;等到 7 個月大,可提供長條或塊狀蔬果、吐司給寶寶抓著啃咬,可以增強孩子抓握能力!

▲ 新生兒的抓握反射動作

跟寶寶這樣玩

  • 可跟寶寶玩手指謠,例如《五指謠》就很適合,一邊唱著:「大拇哥、二拇弟……」,輕輕摸著寶寶的手,一次鬆開一根指頭,然後再合攏。
  • 為寶寶換衣服、洗澡時,輕輕按摩寶寶的身體;拿一些柔軟的或毛茸茸的東西,例如小刷子、小玩偶,輕輕碰觸手掌與指尖。
  • 手指、布團、鈴鐺等沒有銳角且不同質感的各種物體,放到寶寶的掌心,並留一段物體「尾巴」在寶寶緊握的手掌外。然後,再把手指或物體的「尾巴」輕輕往上拉起,停頓個幾秒鐘,然後再放下;重複做個 4~5次,再換手。
▲ 寶寶洗完澡可以進行按摩互動

二、視覺

寶寶的發展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十分模糊,只能看到距離 30 公分以內的事物,只對黑白兩色與明暗光線刺激有反應。出生 3 週 ~ 1 個月左右,開始會對其他色彩產生反應。3 個月以後,開始建立三度空間的概念並產生辨認細節的能力,常常會一直盯著人看。

到 4 個月大,寶寶的雙眼視野產生交集,開始具備深度知覺,能認知到物體的遠近距離,可對焦注視不同距離的東西,也能辨認不同的顏色和形狀。6 個月大開始有物體恆存概念,能將看見的影像視為穩定存在的物體。這時期,寶寶的視力差不多是 0.1 , 1 歲以後將能達到 0.2 ~ 0.3 ,到 6 歲之後視力會達到 1.0 。

跟寶寶這樣玩

  • 用黑白、色彩鮮豔(如黑、白、紅、綠、黃、橘)、對比強的物品,懸掛在寶寶視線上方約 30~50 公分,讓孩子看、或是伸手碰碰看!
  • 跟寶寶玩「遮住臉、數五秒打開手」的躲貓貓遊戲,記得打開手時要給一個大微笑。
  • 用寶寶喜歡的小玩具,藏在罐子裡、毛巾蓋住、紙捲中、小袋子,讓孩子去找出來。
  • 讓寶寶面對爸媽的臉,或在鏡子前做給寶寶看,先用言語提醒寶寶這個表情是「好開心」、「我在笑」、「你怎麼了?」然後等寶寶跟著做,說出他的表情代表的意義,並給予鼓勵讚美,寶寶會非常開心。

三、聽覺

美國兒科學會提醒,嬰兒的聽道較狹窄,高頻率的聲音更容易造成損害。因此,比起發出大聲響的玩具,細微的聲音更受寶寶喜愛。而新生寶寶的聽力早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已經發展了!爸媽要記得,跟孩子互動時要注意音量,生活中要減少噪音接觸,一般說來,70 分貝以上就要注意,例如:汽機車發動聲、喇叭聲),超過 85 分貝就是有害聽力的危險範圍了,例如電鋸聲、鞭炮、廟會鑼鼓、機械運轉聲,就一定要遠離與防範!

想要瞭解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或是需要哪些必要的刺激,可隨著寶寶的發展來關注:

  • 新生兒:寶寶對突然的巨大聲響會嚇一跳而睜大眼睛,例如鞭炮或喇叭聲都會造成過度刺激;當我們輕聲說話時,寶寶比較會安定下來,若是大聲說話,則會顯得焦躁不安。所以照顧小寶寶要對他輕聲細語、唱歌,也可以分別靠近左右耳朵說話,讓寶寶感受到不同方向的音源。
  • 6 個月: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聽別人發出的聲音,也喜歡聽自己發出的聲音。他會很注意生活中熟悉的聲音,並且會尋找在視線範圍外的聲響,例如︰鬧鐘響、小狗叫、電鈴聲等等;聽到熟悉的歌謠和自己的名字都會感到開心。建議除了多跟寶寶說話、唱歌之外,可以提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如:手搖鈴、小樂器,讓寶寶感受不同的聲音。
  • 1 歲:這階段的寶寶可以模仿簡單熟悉的聲音,例如︰咳嗽、小狗叫。能聽懂自己的名字,也能聽懂簡單指令,例如不可以、吃飯、再見等等,並做出反應。拿一個會發出聲響的玩具,擺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問他:「哪裡有聲音?」讓寶寶追蹤尋找聲音的來源。
▲ 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盡情探索玩樂

四、嗅覺

根據日本的研究資料顯示,懷孕 7、8 週時,胎兒的鼻子已逐漸形成;懷孕 20 週時,嗅覺的基本功能已逐漸建立,因此剛出生的新生兒,嗅覺已經相當靈敏,聞到香味會開心,聞到臭味則會感到排斥。同時,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可以記住不同的氣味,聞到沾染主要照顧者味道的物品,情緒會比較穩定。寶寶 7、8 個月時,嗅覺的發展大致已與大人相同。

也提醒爸媽不要使用過量香水,盡量使用自然無添加、無香精的嬰兒用品。

跟寶寶這樣玩

  • 可以準備香蕉、草莓、柳橙或麵包等氣味明顯的食物,教寶寶一邊聞一邊辨別不同食物的氣味,例如「這是草莓的味道」、「這是烤麵包的味道」。
  • 建議多帶寶寶出門走走,聞聞大自然的味道,無論是花朵或是泥土的味道,都可以讓寶寶聞聞看,並且多與寶寶互動。
▲ 讓寶寶在戶外感受不同的氣味,例如花香、草香、泥土味等等

五、味覺

根據日本的研究資料顯示,懷孕 28 週以後,胎兒可以逐漸分辨酸、甜、苦、鹹等味道,所以新生兒已有味覺,出生後 5、6 天可辨別媽咪的母乳與他人母乳的不同處。

寶寶 4 ~ 6 個月開始吃副食品,藉由吃不同食物的經驗,會逐漸建立起寶寶對於口味的喜好。對食物味覺的喜好,其實大多並非與生俱來,與後天習慣的養成比較有關聯。所以,副食品不但與寶寶的健康有關,也會影響往後飲食習慣的建立,因此副食品口味以清淡為主。

跟寶寶這樣玩

  • 6 個月之前的寶寶,在接觸副食品前會透過吃手、吃腳或玩口水的方式提升味蕾的敏感度
  • 6 個月之後的寶寶,引導孩子品嘗不同的食物與味道,例如酸、甜、鹹、辣等等不同味覺與口感,例如「哇,蘋果好甜好脆!」或「爆米花有點鹹」、「橘子吃起來酸酸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