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端起一盤沙拉,很少去思考餐盤內的番茄走了多遠的路,它可能從千里之外搭飛機運來,耗費大量燃料與碳排,才終於落在餐桌上,這就是所謂的「食物里程(Food Miles」──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何謂食物里程?
食物里程(Food Miles)是食物從生產地運送到消費者手中所需的運輸距離,距離越長,運輸過程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碳排放越多,對環境衝擊越大。

實踐低食物里程方法
近年來,縮短食物里程成為全球永續飲食的重要趨勢,「吃在地」、「吃當令」讓許多餐廳開始與在地小農合作,強調「從產地到餐桌」的透明供應鏈,不僅能降低碳排放,也確保食材的新鮮與風味。例如台灣各地的有機市集,不僅提供當季蔬果,還成為城市居民重新認識土地的橋樑。

低食物里程的好處
其中縮短食物里程更能帶來「減少中間環節」縮短食物鏈、「減少碳排放」運輸里程縮短,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在地經濟」支持在地小農和農產品、「提升糧食安全」提高糧食自給率,降低對進口的依,最後則是「食物更新鮮美味」短途運輸的食物通常更新鮮,風味也更好。

對消費者而言,支持在地食材不只是環保選擇,更是一種與土地連結的生活方式。當我們選擇購買本地蔬果、加入社區支持農業(CSA)計畫,或者 simply 把當季食材放進日常餐桌,其實就是在參與一場永續行動。下一次走進超市,不妨留意一下食材的來源,也許一顆來自鄰近農田的番茄,正是我們為地球做出的最好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