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七個節氣,也是一年之中正式邁入夏季的起點。從這天開始,氣溫漸漸攀升、日照增強、濕度也悄悄上升,身體很容易感受到倦怠、悶熱、口乾舌燥,甚至心浮氣躁。古人說:「春夏養陽,飲食有節」,而其中最簡單、最自然的養生之道之一,就是——喝茶。
喝熱茶反而更消暑?
你可能會好奇,天氣這麼熱,喝熱茶不會更熱嗎?其實中醫觀點中,喝溫熱的茶反而能夠幫助身體排汗、促進循環、化解內火,遠比喝冰飲來得更溫和且長久。尤其在立夏前後,「清心、健脾、去濕」是養生的重點,而這些茶恰恰能派上用場。
這個時節非常適合選擇經過輕焙火處理的茶種,如輕焙烏龍、紅烏龍、四季春或文山包種等。這類茶湯色溫潤、香氣沈穩,入口圓潤甘甜,既能解渴,又不會過於寒涼或燥烈,正適合這種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劇烈的初夏日子。

品茶,也可以是一場味覺的搭配遊戲
不過,茶不該只是單喝,更該融入我們的日常餐桌中。在立夏這個陽氣升發、身體容易燥熱的節氣,搭配合適的食物,不僅能調和茶的特性,也能讓茶更好地發揮它「內調外平」的作用。
比方說,中午過後陽氣最旺,這時若覺得昏沉、食慾不振,可以來一碗百香果醃青木瓜或蜜蕃茄,再搭配一壺輕焙烏龍茶。青木瓜微脆、百香果酸香,能刺激食慾;蜜蕃茄清甜生津,正好與帶有果韻的茶湯形成對比中和,喝起來既有味道又不膩口。
晚餐後,希望促進消化或幫助入眠,則可以選擇焙火程度稍高的紅烏龍、熟香型鐵觀音,搭配豆腐沙拉、涼拌黑木耳、薑汁蓮藕等低油清爽的料理。這些菜色涼而不寒,搭茶後反而讓胃口輕盈舒適,晚上也不容易胃脹難眠。
立夏也是許多家庭開始安排戶外活動的季節。這時可以將茶冷泡後帶出門,搭配水煮毛豆、手作茶香蛋或鹽滷豆干作為郊遊小食,既方便又不易壞。冷泡茶中茶鹼與茶多酚含量較低,口感更順,對於怕茶澀的人也更加友善。

給自己一份節氣的儀式感
其實,喝茶從來不只是解渴,它是一種生活節奏的提醒、一場自我對話的開始。而茶與食物的搭配,也能讓我們重新找回與味覺、與身體的連結。
當氣溫漸漸升高,空氣中出現夏天的氣息,不妨放慢步調,泡一壺茶,切一盤涼拌水果或小菜,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節氣的儀式感。讓茶,成為夏日裡最溫柔的解方。
茶青世代,在時間裡泡一壺剛剛好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