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美術館迎接多件國寶和重要古物,3 月 25 日開始 2 館將展出「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此展回顧了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百年發展,同時展現臺南作為臺灣文化心臟的重要地位,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臺灣美術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根源,並進一步彰顯新館作為國家級文化基地的崇高使命。


探索「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臺南自荷蘭人於 1624 年登陸安平以來,歷經不同政權與文化交融,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美學與文化特色。南美館希望透過八大主題展示出臺灣美術的百年風華與近現代美術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與變遷,藉此再度喚起國人對本土文化的深刻思考與認同,並強調臺南在這一歷程中的文化意義與歷史價值。

精選典藏與重要藝術家作品
展覽內容橫跨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各種藝術樣式與思潮,包括「地方色彩」、「國族意識」與「現代性」等討論,旨在回顧臺灣美術如何在外來與本土的雙重影響下,逐漸發展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並強調藝術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創作歷程與精神。展覽中可以欣賞到多件重要的國寶級作品,如陳澄波從未曝光的《南海普陀山》、黃土水《甘露水》、張大千《廬山圖》及其他重要古物等,這些藝術作品既是臺灣美術歷史的縮影,也見證該時期藝術家的創新精神與對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思。

臺灣近現代美術沉浸式體驗
其中一間展覽室更設有沉浸式影像科技,將陳澄波、郭柏川、李梅樹、林玉山、許武勇等臺灣藝術前輩的經典作品,轉化為環場影像,讓觀眾身歷其境,感受藝術家創作的時代氛圍與美學風格。

走進大師的藝術世界
透過高解析度投影和動態影像呈現作品,結合音樂及地面感應互動裝置等多感官體驗設計,讓觀眾能「走入」畫中,近距離體驗筆觸、色彩、構圖之美,並與藝術家「互動」,深入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這不只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結合科技與藝術的深度文化體驗,讓觀眾以全新的方式,認識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璀璨成就。

展覽開幕式群英匯萃
25 日舉行「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大展開幕式,策展人白適銘教授表示,希望能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發展脈絡與豐富歷史,並期待每位觀眾能在這裡尋找到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刻共鳴。南美館董事長游文玫強調,展覽不僅是一次美術的展示,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時刻,感謝所有支持展覽的相關單位,讓這一文化盛事得以順利舉行。

文化與藝術交織的歷史篇章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將分三階段進行,計劃展示臺灣美術自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創作脈絡及其對國際美術的影響,這場展覽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也是一次關於臺灣文化深度認識與自我啟蒙的旅程,誠摯邀請每一位藝術愛好者,來親自見證這場歷史與藝術交織的時刻。

南美春室推出期間限定套餐
因應展覽的推出,位於 2 館 5 樓的南美春室 The POOL 也與資策會合作,推出展期限定套餐,融合視覺與味覺的五感體驗將同步登場,套餐以臺灣前輩藝術家謝國鏞的畫作為靈感,將作品的色彩、意象轉化為味覺創作,讓觀者透過餐桌上的藝術 DIY 體驗,感受時代流轉中的文化沉澱。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
展出時間:2025/03/25~2025/07/06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2 館 展覽室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