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精選】2025 國立故宮博物院迎百歲!歷史背景、故宮三寶一次看,又被稱為「臺灣八景之一」

2025 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將邁向百年里程碑,成為世界文化藝術舞台上的重要象徵。國立故宮博物院自 1925 年 10 月 10 日在北京成立,歷經動盪與遷徙,故宮以其珍貴的藏品與文化傳承,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輝煌與曲折,並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與遷移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前身為清朝皇家藏品所在地紫禁城,隨著清朝覆亡,這些珍貴的皇家藏品面臨流失風險。為了保護國家文物,1925 年 10 月 10 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於北京正式成立,對外開放,標誌著這座皇家宮殿的公共化與國有化。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1948 年,第二次國共內戰衝突導致時局再陷動盪,為保護珍貴文物免於戰火摧毀,故宮博物院從北京選取了重要國寶,歷經萬難遷移至台灣,這批藏品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精髓」,1965 年,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於台北士林正式復院開幕,其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至此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亞洲藝術博物館之一。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成為臺灣八景之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被稱臺灣故宮或臺北故宮,別名中山博物院,是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一年接待超過 614 萬人次的參訪旅客,曾位列 2015 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珍藏與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豐富,各類藏品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為止,有書畫 13,763 件、銅器 6,241 件、陶瓷器 25,595 件、玉器 13,478 件、漆器773件、琺瑯器 2,520 件、緙繡 308 件、織品 1,626 件、雕刻 666 件、文具 2,379 件、錢幣 6,953 件、雜項 12,495 件、善本書籍 216,507 件和檔案文獻 395,551 件等,總計 698,855 件珍藏,以下為部分館藏的亮點:

▲(圖片來源:wiki)

1. 翠玉白菜

是清高宗在迎接 70 歲和 80 歲生日前夕,為了期勉自身勵精圖治而下令製作的碧玉〈古稀天子之寶〉璽和〈八徵耄念之寶〉璽;利用翡翠顏色分布巧雕,以綠葉白梗象徵清白,葉上各有一隻螽斯和蝗蟲寓意子孫綿延的清德宗瑾妃嫁妝,被譽為玉雕藝術的巔峰之作。

▲(圖片來源:wiki)

2. 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重器,腹內刻有 500 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寶。

▲(圖片來源:wiki)

3. 肉形石

肉形石是來自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加上工匠將頂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鑽孔和染色,做成了這件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鮮美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近年來與列為中華民國國寶的毛公鼎,以及同屬重要文物的翠玉白菜合稱民間版的「故宮三寶」。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4. 清明上河圖(摹本)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一幅手卷,反映北宋繁榮市井生活的長卷畫,展現了古代社會的日常百態,該畫被認為是所有中國畫作中最著名的作品。多個世紀以來,宋代原作一直被私人收藏家保存,直到最終歸還公共所有權,該畫於 1945 年被尋回,並保存在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邁向百年傳承與創新

作為即將邁向百年的文化機構,國立故宮博物院不僅專注於文物的保存與展示,也致力於文化的創新與普及,透過「數位化轉型」實現文物數位化,讓全球觀眾能以虛擬方式欣賞藏品,其中也有「跨文化交流」積極與國際博物館合作舉辦聯展,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對話與理解。

邁向下個百年,故宮將繼續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不斷創新的文化使命,扮演中華文化的重要守護者與傳播者。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