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曾經在生活卡關時,從一部電影裡重新找回了力量?我一直記得,電影曾陪伴我走過人生某些片段,而現在,我想把這份美好傳遞給我可愛的女兒。
Sushi 人生中第一部真正「看懂」的電影,是 Disney+ 上的《魔法滿屋》。那時她還不到四歲。在那之前,她當然也進過電影院、在 Netflix 上看過不少動畫,但我發現她其實並沒有真的進入劇情。她只是隨著畫面咯咯笑,看的是聲光與氛圍,不是角色的人生。她在「看」,卻沒有「被觸動」。那種觀看,更像是一場色彩繽紛的熱鬧經過,而不是一段會留下痕跡的旅程。
我開始思考,我能不能教會小小的她,如何「看懂」一部電影?
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並從中找出 SOP。我先自己看了幾部作品,再挑出最適合與她共享的那一部。在正式播放之前,我會先完整說一遍劇情,毫不保留地「爆雷」。然後,我們再一起打開螢幕觀賞。
看電影時,她會一邊問:「這就是妳剛剛說的那個人嗎?」「他等一下會哭對嗎?」
我們像是共同參與一場冒險。通常一部電影,她會在 1 個月內反覆觀看好幾次,而我就陪著她,反覆討論每一個角色的選擇、他們的心情、他們可能的動機。每看一次,她都能在一樣的劇情中有新的啟發。
這種一起進入故事的過程,不只讓她學會了怎麼「看」,也讓她練習怎麼「感受」、怎麼「想像」。
我發現,電影不只是娛樂,它是孩子與世界對話的預演場,是一種柔軟而深刻的教育方式
對我來說,看電影這件事,一直帶有儀式感。
它曾是青春期的約會方式,是成年後在深夜失眠時服下的療傷良藥,也是我在人生不同階段反覆依靠的情緒容器。它讓我學會讀懂沉默中的表情,也陪我走過那些無法用語言解釋的時刻。順道一提我曾在一次失戀的時候,反覆觀看“失戀 33 天”這部電影十次,最後一次我沒有看完,因為我已經完成了這趟自癒電影之旅。
所以,我不希望 Sushi 只接觸到現在流行短影音的節奏,不希望她把「觀看」當成一種跳格子式的消遣。我想讓她知道,有些東西,是值得慢慢欣賞的。
陪她坐下來,看完一整部片,是我在這個快轉世界裡,選擇保留給她的能力,感受的能力、等待的能力,以及,在故事中認識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陪孩子,慢慢學會「看進去」,這些作品不是最新,但是我很推薦值得觀看的
- 《魔法滿屋》(Encanto, 2021)
- 《吹夢巨人》(The BFG, 2016)
- 《路卡的夏天》(Luca, 2021)
- 《可可夜總會》(Coco, 2017)
-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
- 《冰雪奇緣》(Frozen, 2013)
- 《莎拉公主》(A Little Princess, 1995)
- 《海洋奇緣》(Moana, 2016)
- 《花木蘭》(Mulan, 1998)
- 《花木蘭2》(Mulan II, 2004)
- 《靈魂急轉彎》(Soul, 2020)
- 《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1995)
- 《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 2, 1999)
-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2010)
- 《青春養成記》(Turning Red, 2022)
- 《包子》(Bao, 2018, 短片)
-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2005)
-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2015)
- 《元素方城市》(Elemental, 2023)
- 《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