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關注女性經期!世界經期衛生日 10 週年 月經平權、月經稅一次看

每年 5 月 28 日為世界經期衛生日,今年正好邁入第 10 週年,然而全球仍有許多女性因爲社會、文化甚至經濟而無法獲得生理用品,以至於深陷「月經貧窮」的狀況,甚至深受月經污名化的困擾,讓許多人逐漸意識到「月經平權」的重要性,但你知道這一系列活動的由來、內容與詳細的探討議題嗎?今天帶你一次看「世界經期衛生日」、「月經平權」和「月經稅」在講什麼!

▲(圖片來源:Freepik )

1、世界經期衛生日

由於某些開發中國家因為乾淨的水或盥洗設備不足,讓當地女性在經期衛生管理上具有挑戰性,加上傳統社會的偏見與污名化,讓不少人無法公開討論月經議題,因此德國非營利組織 WASH 聯盟於 2014 年發起,由於女性平均經期為 5 天、平均月經週期為 28 天,因此將 5 月 28 日定為「世界經期衛生日」旨在「打破世界各地的月經禁忌,提高人們對良好經期衛生管理重要性的關注與認識」甚至提倡身體解讀、身體自主以及性別平權。

▲(圖片來源:Freepik )

2、月經平權

月經平權旨在推動「當女性月經來時,能有更舒服自在的身心靈」其中探討的內容包括「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月經污名化」、「月經教育」和「月經權益」等 5 大面向。

‧月經貧窮
為生理女性因經濟困難,無法負擔或取得足夠的生理用品,進而對生活造成長期負面影響的社會現象,甚至因為不良的衛生習慣或環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狀況、陰部感染或發炎、引起子宮頸癌等婦女病;而根據世界銀行銀行的估計,全球約有5億人口面臨嚴重的月經貧窮。

‧月經不平等
指受到月經此一特定生理現象影響的特定生理性別,在不同層面出現不平等情況,甚至造成原先處於弱勢的人其情形更加惡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月經稅」;除此之外,月經不平等背後所探討的還有社會與貧窮問題、性別不平等以及相關權益等議題。

▲(圖片來源:Freepik )

‧月經污名化
為因文化風俗或社會成見,導致人們產生偏見與歧視,並將月經視為不乾淨或羞恥的,甚至出現「那個來」、「大姨媽」等代名詞,購買衛生棉、衛生棉條等生理用品被詢問是否需要紙袋,以及不在公開場合討論的避諱行為;或禁止女性在經期時參加宗教活動的風氣。

‧月經教育
顧名思義便是不分年齡和性別,討論圍繞「月經」為議題的內容,當中不乏經前症候群、月經週期以及生理用品等知識。而台灣教育部自 2023 年 8 月開始,每年提撥 2 億元的預算,在各級學校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一方面解救「月經貧窮」的學生外,也期望讓「月經」議題,成為教室裡不分男女的健康教育話題。

‧月經權益
除了與上述各類議題有所關聯,為改善女性生理所帶來性別不公平的問題,還探討監獄中女性取得生理用品的困難狀況,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權;以及身障者家庭為節省生活開銷,可能減少身障者使用衛生棉數量或不讓其出門,進而影響身障者人身自由權利等。

▲(圖片來源:Freepik )

3、月經稅

又稱「衛生棉稅」或「衛生棉條稅」因部分國家認為相關生理用品並非日常生活用品,所以會有相關的增值稅或營業稅;不過相關倡議者表示,配合月經週期使用的女性生理用品,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應該列入免稅「就像雜貨以及個人醫療用品」加上購買者主要為女性,因此若支出上升也被視為對女性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