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檢視河川廢棄物品牌!統一、樂天、維他奶、可口可樂塑膠垃圾最多 綠色和平呼籲:從源頭改變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 7 日發布「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調查,結果發現三地河川垃圾有 9 成屬於塑膠材質,進一步分析塑膠垃圾品牌,統一企業、LOTTE 樂天、維他奶分別佔據臺灣、韓國、香港各地品牌塑膠垃圾數量第一,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製造商,而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也同時出現在各地前三。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臺北、首爾、香港辦公室 2024 年執行區域調查,擇定三地指標性且具生態價值的河川,包含臺灣的淡水河、曾文溪,韓國的漢江及香港的林村河、貝澳河。依據河川流域特性及人力可達性,調查方法有所不同;臺灣及香港為人力採集、計算與檢視河川廢棄物品牌,韓國為空拍影像搭配 AI 辨識;三地聯合調查共計動用逾 300 人次,檢視 31,250 件垃圾,其中有 28,481 件為塑膠垃圾,佔比達 91.1%。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臺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表示「阻礙減塑進展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難以指認塑膠產品的來源和其生產者。」世界各地推動一次性塑膠的禁限用法令已經多年,但從城市製造的垃圾,仍經由河流帶往下游及海洋,進一步影響人體與水循環健康;曾有研究推估,亞洲地區的河流佔全球河流塑膠垃圾的一半以上,綠色和平藉由本次調查統計河川垃圾種類及品牌檢視( Brand audit )在《全球塑膠公約( Global Plastics Treaty )》的最關鍵談判前要求飲料品牌商負起減塑責任。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在地品牌塑膠垃圾佔據河道 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三地皆上榜

根據臺灣調查結果,可辨識品牌資訊的塑膠垃圾中,最多來自統一企業( 19.3% ),其次為維他露( 7.5% ),第三名為國際品牌太古可口可樂( 5.4% )。統一企業是臺灣最大的飲料製造商,其熱銷的品項像是茶裏王、麥香及純喫茶,同屬於統一集團的統一超商是全臺最大的連鎖便利商店、近 7000 家門市。

香港河川塑膠品牌垃圾數量的前三名分別為維他奶國際、太古可口可樂以及屈臣氏集團(香港);韓國則是 LOTTE 樂天、可口可樂 以及 동아오츠카( Dong-A Otsuka )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品牌商,而全球最大的飲料品牌商可口可樂,更是在三地河川塑膠垃圾品牌中位列前三。

張凱婷表示「在臺灣,可辨識品牌的寶特瓶垃圾中,10 個有 2 個來自統一企業。這些大型品牌責無旁貸,應立即採取減塑行動,規劃轉用至重複使用的系統,才能改變他們品牌垃圾佔據河道的現況」。張凱婷認為「政府也應加強引導飲料品牌商轉成重複使用的模式,並搭配相關的時程表,使塑膠污染得以控制。」

參與臺灣曾文溪淨溪的志工張道庭分享自己的觀察,在分類河川垃圾時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寶特瓶等塑膠垃圾「政府和企業需要正視塑膠污染這件事,並且朝向重複使用的方向前進,作為重視環境的消費者,我也不同意這麼多塑膠被製造生產出來」。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三地河川塑膠垃圾佔 9 成 寶特瓶回收效果有限

調查結果顯示,三地河川廢棄物主要為寶特瓶類、食品包裝等一次性用品。臺灣河川內最多為寶特瓶類( 34.8% ),其次為保麗龍等塑膠包材( 17.5% ),第三多為一次性食品包裝及餐具( 16.4% );香港河川內最多為食品包裝( 25.85% ),其次為日用品及包裝( 16.71% ),第三多為飲品包裝( 15.8% );韓國最多為保麗龍等塑膠包材( 82.1% ),其次為寶特瓶( 15.3% )。

全球塑膠類之中,以寶特瓶的回收最為普遍,也通常是價值高的回收料。然而,仍是前三常見的河川垃圾種類。尤其是臺灣,即便臺灣政府曾表示寶特瓶率回收高達 97%,寶特瓶仍是臺灣河川塑膠垃圾的最大宗。張凱婷強調「由寶特瓶的案例可以知道,光從末端的回收機制無法解決各地塑膠污染問題,必須由各品牌從源頭減少使用塑膠,改革成重複使用系統,才可朝向在《全球塑膠公約》中的減塑責任。」

在臺灣跟國際已經有諸多以玻璃瓶裝飲料,配合逆向物流以及押金制達成重複填裝( Refill )的案例,可口可樂在拉丁美洲市場自 2021 年已開始導入重複填裝的塑膠瓶,表示在產業及技術上的早已可行,現在缺的是品牌徹底負起責任,加速改變。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在即 力求系統性解決塑膠全生命週期污染

本次聯合調查選在 11 月 25 日《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會議前發布,藉由多語言及英文版互動式網站,全面公開調查數據,以推動更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成員金娜拉( Nara Kim )表示「我們必須在 2040 年前減少 75% 的塑膠生產,才有機會守住 1.5 度的升溫限制。我們需要全球政府及企業一起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塑膠減產的目標。」

過度的塑膠生產及使用,已造成失控的塑膠污染,並加速地球三重危機——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連帶威脅人類健康,並加劇全球範圍內的社會與經濟不平等。

金娜拉強調,政府及企業,特別是大型的消費品牌,都應該重視這份區域聯合調查,立即採取行動減少一次性產品塑膠包裝,並規劃轉用至重複使用的系統,並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減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