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難斷夜子時?淺談遇到「子時」出生者,該如何論命(上)

出生於「子時」之人,該如何論命?這是現代命理學者爭議最大之處。

目前坊間有兩種說法:

一、早子與晚子

認為「子時」分「早子時」與「晚子時」。「早子」的時間點,在 23 點至 0 點;「晚子」的時間點,在次日的 0 點至 1 點。如:

出生於 8 月 1 日 23:30 的人,是 8 月 1 日早子生人。

出生於 8 月 2 日 00:30 的人,是 8 月 2 日晚子生人。

出生於 8 月 2 日 23:30 的人,是 8 月 2 日早子生人。

二、子時即換日

認為「子時」即換日。如:

出生於 8 月 1 日 23:30 的人,計為 8 月 2 日子時生人。

出生於 8 月 2 日 00:30 的人,亦計 8 月 2 日子時生人。

以上二說,究竟何者為是?先說結論,「子時即換日」為正解。

支持「早子與晚子」理論者,最常引用《新唐書.曆志一》中的一句話:

(李淳風)言:「古曆分日,起於子半。」

就字面翻譯:「古代曆法分「日期」之方法,起於「子時」的一半。」因此過了 00:00,即為次日。並以此來駁斥「子時即換日」之說。

▲ 李淳風。圖片來源:搜狐

事實上,就《新唐書.曆志一》的文章脈落來看,並非如此。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唐朝的曆法。由於中國古代觀測技術並不像現代發達,因此農曆頒布,若是與實際天文狀態不同,往往會進行改曆。唐朝一代,就先後頒布八次曆法。李淳風之言,完整如下:

(貞觀)十四年,太宗將親祀南郊,以十一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淳風新術,以甲子合朔冬至,乃上言:「古曆分日,起於子半。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以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

上文的專有名詞:

朔:天空沒有月亮的日子,定為每月的初一。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就傳統曆法而言,一定會出現在「子月」,也就是十一月。

子:地支,可解為月份,為十一月;可解為時辰,為子時。

簡單翻譯如下: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將要親自到南郊祭祀,因為十一月癸亥日剛好是朔月,而甲子日是冬至。但是李淳風的新方法,認為甲子日是朔月與冬至同一天,於是上書說:「古代曆法劃分日期,起於子(月)的一半。十一月剛好甲子日是朔月與冬至相合,所以太史令傅仁均的曆法計算方式少了一些時間。其實子時一開始就是朔月,只差了三刻。」

這段翻譯,最大的爭議處在於「古曆分日,起於子半」,這裡的「子半」,應理解為「冬至」,而非「子時」。

待續……

發表迴響